第363章 十七更
等着酒楼的,或者想学咱们开食铺子的,自个就能送上门去进货。那样的钱挣得多舒心。
大郎、高铁头、宋阿爷家得大孙子,望着马车离去,心想:
还是那句话,火锅底料多香啊,贵人们不下车,可是他们鼻子又不是失灵了,马车窗户又不是封闭的。闻到从没有闻过的香味,不得好奇问问嘛。
果然是三叔。
但是,别忘了,咱卖的可是辣的。
三叔在家时就说了,摆大排档纯属是没办法,他们不认识辣椒,得教教他们怎么吃。
买回家底料,你们也不用费事,熬锅汤,或是干脆烧开水就行,小料块往里面一扔,汤开下肉下菜就好。
一天路过百八十台车,咱能留下十台车,咱能让十台车里的人好奇问问,下来尝尝,咱就妥了。
这位客人一听,冲小厮扬了扬下巴,当即买走了一大块火锅底料。
只要流量上来了,路过的贵人多了,这里面就一定有花钱的。
就他买的那一大块,十几口人,够煮个五六顿的。
确实,贵人们要是按照平日里的做派,这条街上就算开酒楼,甭管有多少小吃摊,也不会停下马车,不会多留意。
但是要想挣钱,挣省心的钱,快钱,必须想办法往外卖底料。
听听这名,南来的北往的,你不让去中街摆摊子污贵人的眼,可贵人们想出城,也只能从这条街上走。
最好摆一阵摊子,都晓得只有他这里有火锅底料还有辣椒面卖,给他们普及完,咱们就可以在家消停呆着了。
出城的走马街。
和微薄是一个道理,对不?
当然了,底料这个东西,能吃辣就多放些,味道浓郁些。不能吃辣,就少放些,那就不一定会煮多少顿了,能吃上十几回也没问题,全靠自个拿捏。
你看那现代微薄,稍微整点事,大伙都去瞅。你点一下,他点一下,流量就起来了。
宋福生一两半银钱到手。比他忙活半天,又是抻面又是烤肉串挣得多,也省事不是。
啥东西一旦好奇,它就有了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