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三更四更合一
有大郎和高铁头他们挑山土归来的,基本上一个小时就能一趟。
一铺铺新抹上沙泥的大炕,泥土用泥板子抹得很是均匀,抹的溜光平整,炕面正在呼呼的往上翻涌着热气潮气。
有来回跑的小娃子们。
一进屋子,用鼻子使劲嗅一嗅。
院子里,时不时就回来一伙人。
你瞅瞅,你瞅瞅,别人都是俩人背一根粗树干下山,她家四壮,一个人背一棵树,遥遥领先在最前面走,咱都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
而茅草屋前,大家此时都在井井有条的忙碌。
而且在钱佩英看来,那些壮汉们,三个人不敌她家四壮一个。
除了以上的忙碌场景,还有十几名妇女坐在院子里,屁股下垫着草席子上,面前摆着用大树根子做的菜板子,每人脚边放着一土篮子萝卜。
钱佩英没管别人,她就管四壮。
新炕烧起来的新鲜泥土味,不爱闻的觉得呛人的很,爱闻的会觉得怎么也闻不够,恨不得蹲在旁边不停地嗅鼻子。
要知道北方不产棉花,棉花极贵,所以宋银凤恨不得把棉花掰成八瓣用,因为她想省出些棉花,给马老太、给她婆婆田老太,一人也做双棉鞋穿。毕竟脚冷,浑身都冷,上面穿的再热乎也没用。
宋茯苓就属于那种爱闻的,钱米寿就属于那种不喜的。
昨个到家,一经拿出,所有的女人们都羡慕坏了,稀罕的不行。
这十几名妇女,一起手握菜刀,在咣咣咣切萝卜条,萝卜条腌咸菜用。
每回背木头回来,院子里就是一片热闹,得接应啊,得给这些干重活的递口热乎水。
那声音,十分的清脆有力。
更有四十多名壮汉,排着长长的队伍,一个跟着一个,累的满头大汗从山上背木头回来的。
身后有三家茅草屋里,新搭的炕此时也已经烧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