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去处
“陛下,罪臣以为,那鞑子侵入我宣府大同,烧杀抢掠,看似危急,然只为掳夺人口财货也,待其饱掠一番后,自当出关而去。而现在流寇复炽,荼毒我中州之地,四处流窜,杀害军民,裹胁百姓,却是危及我大明根本之心腹大患也!孰轻孰重,罪臣请皇上明查之!”
崇祯听了张凤翼的话,稍稍冷静了些。他冷喝道:“张九苞,那你之意,可是要朕以流寇为重,而以鞑子为轻乎?”
“吾皇圣明。罪臣之意,便是如此。在下以为,现在应对鞑子,可由各地抽调之兵马,凭城固守,使其不得攻入我京畿之地便可,待其掳掠充足后,定会自行退兵。而我大明的剿匪精锐军兵,却不可再轻易调往北方边境,仍需紧急对又是四处为祸的流寇大力进剿,方可保得我大明之国家根本啊!”张凤翼说完,重新伏跪于地。
崇祯缓缓地坐回龙椅,他脸色沉峻地沉思了一阵,忽地想起方才陕西巡抚练国事的奏章,忙问道:“张九苞,那五省总督陈奇瑜与陕西巡抚练国事,两人互相上文攻讦一事,尔可知晓?”
张凤翼不觉一凛,忙道:“禀陛下,臣已知晓。”
曹化淳,祖籍江苏徐州,明永乐二年家族迁居顺天府武清县王家坨,十二岁入宫,因为人机敏勤谨,受大太监王安赏识,被分派入信王府中陪伴侍奉五皇孙朱由检。朱由检当皇帝后,对这位陪伴自长大的太监感情极深,亲切地称呼他为曹大伴。崇祯五年时,曹化淳成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并兼任东厂提督
此时,他与张凤翼入得以殿来,两人皆已跑得气喘吁吁,一身大汗淋漓。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伏跪于地的兵部尚书张凤翼,犹是不停喘气,脸上汗水直趟。
“张九苞!你说,你这个兵部尚书是怎么当的!现在北边鞑子猖獗,南边流寇复炽,简直是如同商量好了一般,共同来对付吾大明。你且说,现在局势这般糜烂,尔可有何计策,以拯危局!”
“那你说,现在形势如此,却当如何处置二人?”崇祯逼问了一句。
“禀陛下,现在事情真相,尚未查明,陈奇瑜与练国事,两人皆一面之词,不可轻信。臣以为,那陈奇瑜手下掌有我大明精锐军兵数万,却需好生安抚,不可逼得太急。而那陕西巡抚练国事,纵其所言为真,现在鞑子未退,却不可听其言拿办陈奇瑜。且此人以下劾上,实是不妥,却需严惩之,以为百官之戒。”
崇祯微不可见地了头,随即对旁边一直不敢吭声的曹化淳传令道:“九苞之言,亦合朕心。大伴传朕旨意,着陈奇瑜戴罪立功,继续追剿流贼。那陕西巡抚练国事,即刻撤职拿办,押入狱中,再详细审问。”
“奴婢遵旨。”
皇帝焦躁地怒吼,让张凤翼浑身一颤。
他不敢抬头,继续伏跪于地答道:“禀皇上,现在局面这般危急,臣身为兵部尚书,难辞其咎。陛下若要责罚罪臣,罪臣自当伏认罪!”
崇祯见他这副无能模样,心下更是恼怒。他又暴喝道:“张九苞,你尸居其位,无所作为之罪,朕自当追究。只是现在时势这般危局,你身为兵部尚书,难道就束手无策不成!”
张凤翼见皇上暴怒,他咬了咬牙,大着胆子半直起上身,拱手说道:“皇上息怒,罪臣有一言,要对陛下实说。”
“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