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濒死之救
而卢象升部,则继续驻守在涿州之地,但山西总兵虎大威和宣府镇副总兵杨国柱两部兵马,皆已被杨嗣昌另调他处。那卢象升兵微将寡,涿州城又外无援军,只恐难于久守。
李啸几乎在瞬间,就想到了卢象升在明末历史上的真实境遇和悲剧宿命。
他决然不想让这样悲剧性的历史,再次重演。
虽然卢象升曾与与自已刀兵相见,还曾被迫向自已投降,但李啸在心下,对这位明末的悲剧英雄,还是充满敬重的。
毕竟,在明末这个混乱残酷的时代,向清虏与流寇投降的明朝官员与将领,多如牛毛,数不胜数。但象卢象升这样一心无私,品性廉洁,又为国捐躯,尽忱报国的大明官员,却是有如凤毛麟角般稀缺。
他从千里镜中看到,那条淡淡黑线,迅速地变得越来越粗,越来越浓,并且有如变戏法一样,最后变成大批汹涌冲来的骑兵队伍。
马蹄隆隆,大地都在微微颤抖,多尔衮惊讶地看到,至少有五千多名骑兵,向着自已本阵的方向,拼力加速冲来!
而在这些疾速冲来的骑兵军阵中,数杆鲜红大旗正高高飘扬,猎猎飞舞,上面那斗大的一个黑色“唐”字,在阳光上,极其醒目耀眼。
天哪,竟然是那李啸的唐军前来入援!
“这,这是怎么回事,李啸不是在山东么?怎么,怎么会突然前来入援这涿州城?!”
这样堪称国家与民族脊梁般的人物,若只是如历史一样,丧身草野,殒命沙场,未免令人扼腕叹惜。
现在卢象升,虽然不会象历史上一样,再于贾庄之战中殒命荒野,但孤军苦守涿州城,清军一但从通州南下,这涿州则必成了他们一定要拔除的钉子。
李啸相信,只要清军全力进攻,这小小的涿州城,怕是只会一鼓而定。那卢象升,也必然在涿州守卫战中,力战而亡。
他在心下忧虑地想道,也许,在自已收到来信之时,那清军已开始大肆南下进攻了。
故李啸立刻给刘文秀回信,告诉他,自已会立刻带领兴中镇兵马,渡海前来芦台之地与定北营会合,然后全军合力西进,直往涿州,务必要解救卢象升脱离险境。
多尔衮放下千里镜,一脸震惊到几乎不可置信之色。
没错!所来的部队,确是李啸的唐军。
是唐国公李啸,亲率唐军骑兵,紧急赶来入援涿州城了!
原来,在李啸当日回返登州后,就收到了定北营副营长刘文秀的飞鸽传信。
刘文秀在信中禀告,现在定北营入援兵马,被另行调至顺天府芦台一带(今天津市宁河区),扼海驻防,以防清军沿海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