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杨成的情报线
在青海和陇右,那里有杨成的大哥张守瑜,还有义父达穆尔和姜武,这三人都会将一些青海和陇右的事情通过商道及时送往长安,送到杨氏商铺,然后告知杨成。
这两条情报线都是杨成最看重的,也是杨成准备大力发展的,只是此时杨成手中可用之人太少。
目前杨成的情报组织也只是局限于送送信而已,和一般的膘行没有什么区别,送信的人员都是一些普通羌人或者汉人伙计,完全不是情报人员的标准。
但是杨成也知道,他理想的情报系统绝对不是这个样子,但是他现在只有一个青海湖岸边的神策城是他自己的地盘,其它的地方都不是他的。
而且神策城也是初建,还没有发展起来,又不是商路要道,所以发展的非常缓慢。
于是这些看似地位不高的内廷拥书却是掌控着最新消息的人,杨成买通他们,也不会暴漏自己,同时也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最重要的是这些专门制书的内廷拥书地位低,俸禄少,买通非常容易。
于是杨成就有了得到中枢朝堂最快消息的情报来源,而且杨成通过不同的亲兵买通了数个内廷拥书。
这样就可以避免从一个人手中得到的情报有误,或者不全面的情况。而且这些内廷拥书虽然知道自己买情报,但是他们也是格外小心,几个被买通的内廷拥书之间也不知道对方的身份,这样更加保证了事情隐秘和情报的准确。
然后每天晚上,会有专门的人从这些内廷拥书那里得到朝廷中枢最新的情报,然后再汇总到柳仁清那里。
柳仁清挑传出来对于杨成有用的情报,然后在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杨成手中。
最重要的是杨成手中没有可用之人,在长安的柳仁清在杨成到了长安不久之后就向杨成表示了效忠。
杨成看的出来,柳仁清已经对仕途心灰意冷了,准备在杨成这里安度晚年了,所以才会对杨成这般表态的。
杨成随后就将汇总情报的事情交给了柳仁清,柳仁清接手之后,非但没有任何的忌讳,反倒是欢喜不已。
内廷拥书手中的情报是最新的,同时也是最快的,朝廷的决议一完成,内同拥书就在朝堂的一边专门有一个地方记录朝堂上的事情,然后回去之后第一时间整理传给中枢各部。
所以等到中枢各部发出政令后,或者拟定好圣旨之后,再交给皇帝盖上玉印,已经是三五天之后的事情了,所以那时对于杨成不利的消息已经快马送向扬州府了。
所以,杨成身在扬州府的这段时日里,每天都会有长安中枢的消息送到,其中最多的就是对杨成的弹劾,但是一直没有治罪杨成的消息。
这也是杨成制定自救方案的依据,看着那些弹劾的奏章越来越多,杨成这才抓住时机,果断地上了一道密奏,打消了李隆基心中的杀机,同时也让李隆基欢喜不已。
与此同时,杨成也对自己的这个情报系统开始运行感到欢喜不已,此时杨成已经建立了两个重要的情报站,一个是陇右青海的情报站,一个就是这个长安的情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