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5
不料华歆毫不动心,他伸手一指李伏、许芝二人,大声道:“李、许二位同僚,知天心民意,陛下如若不信,可问他二人。”
李伏、许芝二人,依司马懿的密计,在朝中四出串联,与众大臣密谋商议。
不久,李伏、许芝二人,便联同魏相国华歆、御史大夫王朗、大尉贾诩,以及兵部尚书陈矫等一班朝中显贵大臣,入宫进闯内殿,面见汉献帝刘协。
众人入见汉献帝,汉献帝根本不由他见与不见。因为众人之中,便有中朗将李伏,负责禁卫皇官,有李伏同行,皇宫中的禁卫谁敢阻拦?同时亦决不会阻拦。因为禁卫军的粮饷是由魏国的官吏发出,军士有粮饷便是娘,管任准人当皇帝!而这也不难解释,司马懿为何要先与禁卫军将领李伏密谋。历史上的宫廷政变,必定从宫中的禁卫军开始,这几乎已成了一个规律。
第五章龙脉之移
魏相国华歆、太尉贾诩、御史大夫王朗、禁卫军左中郎将李伏、太史许芝等一班大臣,直闯汉献帝的寝宫,宫中侍卫无一敢阻拦。
,司马懿为曹丕定下登基称帝的大计。然后曹丕便率众下山,再转赴故乡谯县而来。
谯县城的乡亲父老,闻曹操的大公子曹丕衣锦还乡,纷纷出来迎接,一时间尘扬道遮,万民跪迎,奉筋进酒,极尽尊荣。
曹丕雄心勃勃,信心十足。他返回邺郡之后,便示意司马懿,密谋以魏代汉的大计。
司马懿出于一种极深远的目标,对曹丕称帝之事,十分积极。返邺郡的第二天,便即赶赴许都,密谋朝中拥魏的大臣,加紧进行以魏代汉的大计。
司马懿首先与中郎将李伏、大史丞许芝商议。司马懿断然说道:“种种瑞兆,许多天征,均主魏当代汉之应也!我等须顺应天心民意,力劝汉帝将天下禅让魏王。”
汉献帝无奈,只好出来接见,华歆等人,假意依足礼仪,跪拜汉献帝。
然后华歆也不待汉献帝宣示众人平身,便高声向汉献帝奏道:“陛下,魏王自登位以来,德布四方,仁施万民,其贤明德政,古往今来,唯尧、舜可比也。朝中大臣一致商议,皆言汉室国运已终,气数当荆望陛下效法尧、舜,以江山社稷,禅让魏王。此乃上合天心,下顺民意之举。陛下从此亦可安享清福,无复忧愁。天下和平,则祖宗幸甚;百姓幸甚!
请陛下明断。”
汉献帝刘协,在曹操的羽翼下,战战兢兢过了数年的傀儡皇帝,虽无可恋,到底仍有不甘。他不由大惊道:“朕之先执三尺剑,斩蛇起义,平秦灭楚,创下汉室基业,世传四百年矣。朕虽然无德无能,但亦无大过,卿等怎又将朕江山基业,让与他人?望卿等鉴察。”
汉献帝说得十分委婉,甚至是委曲求全,哀求华歆等人,容他续当傀儡皇帝。
李伏、许芝忙道:“少傅所议甚是!未知如何进行?”
司马懿诡然的笑笑道:“我身为太子少傅,朝中皆知我乃魏王心腹,又是先王的遗命大臣。因此不便出面,须请诸位为此事谋策。”
李伏、许芝二人早已归心于曹魏,只是曹丕继位魏王后。
未得封赏。此时眼见为魏王曹丕建功的良机已至,均不由大喜过望,不约而同的齐声道:“我等必竭尽绵力,为魏王效劳。”
李伏执掌朝廷的禁卫军,负责镇守汉帝的皇宫;而许芝则是执掌司天、历法的太史官,由二人来担任发起禅让之人,司马懿助曹丕密谋以魏代汉的大计,开始便已十拿九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