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永生
一场拼图游戏开始了,张洪祥从车里拿了撬棍和铁锹,宋欣欣负责寻找,刘昆仑负责挖碎块,两个女生和张洪祥一起拼凑,四个人在雨中忙乎了大半天,终于拼凑出半个祭坛来。
这是一本外文书,具体是哪国文字宋欣欣看不懂,反正不是英文,也不是正规出版物,扉页上有已经黯淡了的签名,花体字很漂亮,下面有手写的日期,1896年7月14日。
这是一个用不同颜色的大理石打造的地面,中间是一个六芒星,四周环绕着各种不同的符号,符号是凹进去的,形成一道连通的凹槽,做工很细致,每个拐角都被打磨的很圆润。
宋欣欣的目光投射到谷教授的书上,那是一本装帧很普通的纸书,按理说记载这种邪恶仪式的书不应该是中世纪的镶金边羊皮典籍么,她提出看一下这本书,谷教授很大方的递了过来。
“南通师傅的手艺确实精细。”张洪祥赞叹道,“家里装修还是得找南方人。”
路边的泥土,正是红色的黏土。
“这本书和其他很多书籍一起被造反派抄走了,我以为付之一炬,没想到若干年后,九十年代中期吧,我又在花鸟市场的旧书摊上见到了这本书,和一堆盗版的小说摆在一起,我花了一块钱把书买了下来,这本神奇的书重新回到了谷家。”
一行人下车,踩着烂泥翻起瓦砾来,张洪祥说你们别忙,我打几个电话再动手不迟。
宋欣欣想象着四十年代的近江,谷家西式大洋楼的书房里,书架顶到天花板,需要扶梯上去拿书,无数经典古籍,浩如烟海,不,这不是书房,这可以用藏书楼来形容了,但是到了史无前例的年代,一切封资修的东西都要被打倒,被销毁。旧书属于典型的四旧,旧思想旧文化的代表,在一把烈火中,宝贵的财富化为灰烬,无数穿绿军装的男女青年歇斯底里的叫好,一面血红旗帜舞的虎虎生风。
到底是调查记者,查起事儿来雷厉风行,果不其然,这儿是某开发商违规建设的景区别墅,不对外出售,供应的都是省里位高权重的大人物,一共十栋,建成有一年了,但很多并未装修,在自然保护区建设别墅的事情被人捅了上去,省委领导下了严令,全部拆除,一栋不留。
“我小时候就看过这本书,后来听我父亲说,这是他三十年代末在上海的公共租界,从一个犹太人手里买的,我们都知道,那个时期纳粹迫害犹太人,大量的犹太难民从欧洲来到不需要签证的上海滩,为了生计只能变卖身边的财物,我父亲是个书痴,他说能被人万里遥远带到上海的书,一定很有价值,所以买了下来,但是并没有怎么看,只是当做一本猎奇的杂书而已,于是在书架上一放就是几十年,后来破四旧就都灰飞烟灭了……”
于是,在不久前挖掘机进场,将这个花巨资建成的别墅群拆成了废墟,张洪祥并不关心这个,他只想搞清楚这些别墅的主人是谁。
“说起这本书的来历,也挺有传奇性的。”谷教授点起一支烟,又给张湘渝和刘昆仑各丢了一支,开始讲故事。
但这是高度机密,他打了一通电话也没搞清楚,那边刘昆仑已经发现了端倪,现场装修过的别墅一共就三栋,其中一栋七号别墅的瓦砾堆里,有带有血弥撒符号的大理石碎块。
“谷教授,这本书您是怎么得到的?”宋欣欣小心翼翼翻了几页,书的插画很多,各种宗教符号和仪式场景,看的令人毛骨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