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和谈1
何栗竟敢对朕是如此态度
赵佶大怒。
仍是老毛病。
对老实肯干的,他就忍不住猜忌想发怒教训,对不老实不肯干的,他就没脾气了,哄惯着。
但,赵佶到底聪明过人,转眼突然联想起了那本《春秋》,想起欧阳珣留在春秋的那些嘲弄话。他恨极了那些评语,自然恨极了敢如此嘲讽他的欧阳珣,他荒唐任性自私唯我惯了,欧阳珣讽刺得再有理再对大宋有益,他也不想听,也不想吸取教训,只想抓到欧阳珣千刀万剐.....可惜,国家到了这个时候,他想继续耍任性也耍不得了,不敢了,否则任性死的倒霉的就是他自己。
到了这时候,文武众臣也不口口声声“大宋是与士大夫(贵族)共天下”了,又认可大宋江山只是皇帝家的了。国家有灾有难要皇家全顶着,与大臣们不相干。你可千万别找我上.....
赵佶不死心,仍满怀期待地扫视下面的众臣,弱弱又问:“真一个没有?”
下面仍然一片死寂的泥塑文臣木雕的武官。
文臣队列里,何栗同样装木雕,却站那低头斜眼微瞅着宝座上的赵佶父子那惶急无助丑态,不知怎么的心底里竟然涌现出一丝解恨一丝痛快:你(们)不是就得任性荒唐吗?看看,这就是你们任性的结果。你(们)荒唐啊,你(们)使劲任性啊,你继续啊......看你还能怎么荒唐....
他还是爱国忠诚君王的,对眼下的大难辽事也有高招应对,欧阳珣事先教过的,但此刻,他是绝不会主动站出来为皇帝解忧的。不能便宜了满朝的狗贼小人。欧阳珣的下场教训必须吸取。
紧顶在脑门上的亡国危机下,赵佶总算恢复了些正常人的理性是非观。
他知道自己不能对极可能是朝廷剩下的唯一一个的老实人何栗再任性发怒教训了,好不容易强压下了要爆的怒火,转而盯向唐恪。他想听听这个风度翩翩的智者大臣有什么良策。
他对唐恪的才能品行是极认可的,否则也不会把他最重视而不放心的马军司让唐恪接管。
越是忠勇肯干能干的越是得顶上一切国家苦难,而且还得被满朝上下齐心协力憎恶玩死;越是无能而卑鄙无耻不忠不肯干的小人,却反而越是潇潇洒洒轻轻松松没事人一样不用顶上去。现在,忠能者也学乖了,也不英勇站出来了,没人再当傻瓜甘愿牺牲顶上去了,看你们怎么办?
但,在这时候了,赵佶又想起何栗了,又十分相信何栗是个忠勇大能的好臣子了,急扭头寻找文臣中的何栗,正好察觉何栗似乎和其它木雕泥塑有点不一样,不禁一喜,心生希望.....赵佶的老毛病又犯了,有好事,他总惦记着会玩的高俅等分享,总想不起老实忠能臣子,而且总忍不住猜忌防范总想整治玩死,灾难临头却想起重视了,总要把好臣子强拉塞上去挡灾......
赵佶张嘴就想亲切地招唤一声何栗何爱卿,要点何栗顶灾,却随即看到何栗先是低头猛一缩,这是无声地抗拒、拒绝,赵佶的嘴一僵,就没能召唤出声来。
随即,赵佶又看到何栗又微抬头侧身斜睨着前面.....何栗是在看唐恪。
唐恪此时也是缩头掘屁股泥塑相,就不是前不久嘲讽踩踏何栗那高明活跃劲了,但唐恪的姿态又和其它木雕泥塑有些不一样,头低得很轻微,脸上神色从容淡然,竟然仍能是往日那堂堂文雅有能风度翩翩潇洒重臣相.....似乎唐恪是憋着大招能对付谈判难题的高贤,而何栗的无声行为无疑是在暗示他:圣上,你别急着问我点我。我可是品德不好而无能还可能不忠的官员。唐恪品德高,气节高,辩才无双,又最会来事交友,最有人缘,因而有卓越才能,有无限可能。这样的好臣子非我何栗能比。圣上,在国家面临如此大难的时候,您怎能忽视唐恪这样的出类拔萃者呢。要点将,您也得先考虑用唐恪呀。不(舍得)用唐恪顶灾,至少至少您也得用那些跟唐恪踩我的官员呐。上次的事,您这个太上皇可都看见了,那些人也个个是勇气无限,战斗力爆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