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七章 长生无极
他本就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乐于表现自己,脑海里,所有唱词都清晰,他一字字唱着:“统领貔貅战沙滩,失落番邦十五年。高堂老母难叩问,怎不叫人泪涟涟。”
宦官抱了朱载墨走。
朱厚照站在台上,起初有些小小紧张,随后,反而放开了。
太皇太后才站起,道:“好。”
里头的唱词,无一不精,既俗却又带着雅,素雅共赏,哪怕是没怎么读过书的宦官,竟也听得明白,竟忘了伺候,似乎开始沉浸在了故事之中。
其中有一段故事,却是杨四郎向公主道出自己真实身份,几乎所有人,都揪着心,只恐杨四郎有难。
终于,一台戏,已至尾声。
随着那音乐的节奏,所有人开始沉浸在了剧中。
“好孩子啊,真是好孩子,这四郎,是个有情有义的好孩子。”周氏眼里婆娑,看向张皇后和朱秀荣。
且这戏融合了许多戏曲,但凡是听过戏的人,都能看的明白。
她说一声好,早已哭的稀里哗啦的命妇们,才反应过来,纷纷叫好。
而后,公主款款而上,这杨家四郎,开始表达了自己思母之意。
另一边,弘治皇帝已起身,踱步,忍不住道:“这个杨四郎,实是至孝,大明以孝治天下,此戏,看的朕真是捏了一把汗,他们唱起来,竟出奇的有意思,此前,可有这等戏吗?演杨四郎的人,真是极好,想来,太皇太后也一定高兴的很,赏他五万金。”
李东阳却是暗暗颔首点头,目不转睛。
随来的众臣,也都沉浸在这戏中,有些走不出来。
张皇后眼眶也红了,唏嘘不已:“是啊,此等至孝之人,理当奖赏。”
这故事曲折,却又浅显易懂。
太皇太后巍巍颤颤低头,见朱载墨已是睡了,这么响的铜锣,他也呼噜声依旧,趴在太皇太后膝上。
这四郎探母,出自北宋年间杨家将的故事,却是说杨家将兵败,杨四郎被生擒,杨四郎人在曹营心在汉,虽已娶了番邦公主,却是日思夜想,念着母亲,于是才有了四郎探母。
太皇太后感慨万千,忙道:“快,不要让孩子着凉了,抱去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