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大唐将帅12】
唐玄宗大怒,派边令诚赴军中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公元756年1月24日,边令诚到了潼关,先将封常清斩首示众,暴尸于芦苇之上,100名陌刀手等着高仙芝的到来。
以前,高仙芝曾多次拒绝了边令诚的请托,当然想得到这死太监在皇帝面前不会为他说什么好话,但获罪至死,高仙芝显然还没有这个心里准备。
他对边令诚说,“我兵败有罪,死不敢辞,但说我盗减军士粮赐,完全是诬陷,你久在军中,应该心里有数”,但是死太监不为所动,
坚持要按皇帝的旨意办事。高仙芝对外面的新兵们大声说道,“我有罪,你们就直说;如果认为我没罪,就喊声冤枉”,外面喊声震天动地,“冤枉”。高仙芝知道事情已经无法挽回,对着封常清的尸体说道,
“你是我引荐的,又曾代替我做节度使,今天和你同死,这是我的命啊”,遂引颈受戮。高仙芝与封常清死后,继任的哥舒翰在唐玄宗的逼迫下,
唐玄宗封荣王李琬为元帅,高仙芝为副元帅,数万士兵多是临时招募来的市井百姓,如此军队,就算高仙芝有通天之能,也难以取胜,但是,唐玄宗不管这些,他只想看到唐军的胜利。
李琬上任没几天就暴病而死。高仙芝带兵出征,又是太监边令诚做了监军。
封常清同样是在洛阳招募新兵,对抗叛军。很快就被安禄山打得落荒而逃,洛阳落入叛军手中,在陕郡(今河南三门峡附近)封常清遇到了高仙芝,两人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现在唐军唯一的出路就是据险固守,等待各地赶来的援军。而潼关是长安的门户,
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最适合固守的地方。他们决定放弃陕郡,退往潼关。为了不留下太原仓的物资资敌。
放弃了固守潼关的策略,出关与叛军决战,很快一败涂地,将领们害怕重蹈高仙芝的覆辙,挟持哥舒翰往叛军阵营投降,潼关失守了,唐玄宗逃往四川
,国事遂不可收拾。待得安史之乱平定,已整整历时八年,大唐帝国伤筋动骨,再也无复昔日的辉煌,高仙芝的西域战绩几乎成了大唐历史上的绝响。
高仙芝打开太原仓,将钱绢分发给将士。然后放火焚烧了太原仓,这时,叛军已经冲过来了,唐军将甲仗沿途丢弃,延缓叛军的进攻,终于赶在叛军之前退到了潼关。
一到潼关,高仙芝马上加固城防,备足器械,应对叛军一轮又一轮的进攻。
封常清被削夺了官爵,贬为庶民,留在军中效力,他帮助高仙芝训练新兵,监管左右厢诸军,叛军的攻势一次又一次被击退了,潼关固若金汤,
长安暂时安全了。按照高仙芝和封常清的对策,一切都朝有利于朝廷的方向发展,形势相当乐观,然而,唐玄宗却走出了遗恨千古的昏招。
监军边令诚向唐玄宗汇报,“常清以贼摇众,而仙芝弃陕地数百里,又盗减军士粮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