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安史之乱2】
吴武陵的言外之意是以杜牧独步天下的文采考取第五名其实是屈尊的。
这句最后通牒般的话使得崔郾最终答应了吴武陵的请求。
在吴武陵的积极争取下,才华横溢的杜牧仅仅取得一个第五名。
暗中的博弈早在开考之前便已经开始了。考试只不过走个形式而已,因为在考试之前很多名次就已经排定了!
在科举诸科目中,进士科最受唐代士子的钟爱。进士科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五十岁进士及第仍可称为“少进士”,足见考试竞争的激烈程度。
《汉书.五行志下》明确记载:“(秦朝)复起阿房,未成而亡。”《史记》也有这样的记载:“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
这都说明阿房宫其实根本就没有建成,自然也就不会被项羽焚毁。
尽管如此,气势恢宏的《阿房宫赋》仍旧堪称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阿房宫赋》让当年的主考官崔郾惊叹不已。
吴武陵趁机说:“请侍郎大人点杜牧为状元”
“不好意思,已经有人了!”
对于极少数成功抵达胜利彼岸的人,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进士甲等及第者授予从九品上阶的出身,而绝大多数乙等及第者仅仅授予从九品下阶的出身。
唐代贡举考试与后世最大的区别是只给予行政级别而不直接给予官职,要想真正当上官必须通过吏部组织的铨选。当然也可参加科目选或者不定期举行的制举,不过这两条路更难走。
铨选不仅仅依据个人才能。更主要的是依靠社会关系和个人背景。
“第三名也行!”
“不好意思,也已经有人了!”
“实在不行就第五名!”
崔郾陷入无尽的沉默之中。
“如果第五名都不行,那就请比试一下赋吧!看看到底谁更有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