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一章 危机四伏 第十八节
董卓说,我们的攻击目的是破坏制衡和解决钱粮,破坏制衡是最重要的。
我们先攻击河东和河内,屯重兵于洛阳,切断荆豫两地到北疆的关东通道。
这样李弘就无法得到袁术的帮助,他只能求助于袁绍,而袁绍和袁术已经反目成仇,他也无法得到袁术的帮助。
这样一来,李弘和袁绍就要为争夺冀州的钱粮而大打出手。要知道,兖青徐三州经蚁贼暴乱之后,今年田地里基本上颗粒无收,他们只能指望冀州的钱粮过日子。
只要李弘和袁绍撕破了脸,李弘精心筹划的制衡之势也就随之彻底崩裂。
从李弘这个角度来说,他不可能没有想到这一点,从他提出制衡之策就可以看出他已经承认了袁绍和袁术这两股强大势力。
也就是说,李弘可能已经做出了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废除当今天子,重建皇统的准备。
对于现在的李弘来说,北疆的利益要远远高于大汉社稷的利益,高于天子和朝廷的利益。
李弘和袁术借口反对天子废除五铢钱之事,从南北两个方向封锁了京畿,而与此同时,李弘又和袁绍,和讨董大军结了盟,并且还要和袁术合力去兖青徐三州平叛,这是不是意味着李弘、袁绍和袁术已经达成了某种不利于天子和社稷的协定?
如果李弘决定了放弃当今天子,他在袁绍袁术的鼎力相助下,三方联手,洛阳和长安必将陷落。
在北疆自顾不暇,袁绍袁术兄弟阋墙之际,我们不但可以重新掌控主动,摆脱目前的危机,还可以先把实力最弱的袁术给灭了。
袁术被灭,袁绍和蚁贼纠缠不休,叛军大势已去,此时李弘该如何选择,他应该很清楚了吧。
刘艾和田仪思虑良久,忧色重重。田仪说,现在袁绍和袁术的大军在兖青徐三州忙着平叛,此时的确是我们南下攻击,毁去制衡之势的大好时机。
目前三方的封锁已经让京畿陷入了绝境,十二万大军的粮饷成了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这个难题一旦转化为叛乱,洛阳和长安也就不攻自破了。
远征大漠让朝廷元气大伤,所以州郡起兵叛乱之后,李弘也好,董卓也好,两人都不想打,都想利用制衡赢得恢复元气的时间。
现在李弘以牺牲天子和朝廷为代价换来了这个时间,但董卓什么也没有得到。
相反,他被逼到了绝路,他只有带着大军突破重围,去打,去抢,置之死地而后生了。
董卓提出主动南下攻击河东、河内、兖州、荆州和豫州各地。董卓要同时打李弘、袁绍和袁术,三个都打,哪里有粮抢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