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一章 危机四伏 第十八节
北疆和社稷比起来,孰轻孰重,他难道不知道?显然李弘居心叵测,另有目的。
朝野内外的声讨之声已经说明了一切。李弘的野心不仅仅是我们看出来了,就连那些饿着肚子的百姓都看出来了。
“李弘和袁绍不除,大汉危在旦夕,所以现在朝中的许多大臣应该比相国大人更加忧心社稷的存亡。”刘艾说道,
“此时,他们一定愿意与大人共度难关。”董卓听从了刘艾的建议,奏请天子请出了前太尉崔烈、前太尉张温、前大司农袁滂。
然后邀请太尉赵谦、司徒王允、司空种拂、太常马日磾、太仆陈纪、大鸿胪韩融、尚书令丁宫、御史中丞皇甫嵩、光禄大夫黄琬、杨彪、蔡邕等十几位大臣,同到相国府议事。
不过,我们主动出兵攻击有三个未知的难题。一个是目前的制衡之势会因为我们的攻击而破裂,李弘将作出何种反应?
他会不会趁机攻打长安和洛阳?其次,我们攻击的时间选择在什么时候?
是九月底秋收之前,还是十月底秋收结束之后?九月底攻击,北疆忙于秋收,一时间无力抽调重兵南下,这有利于我们先行达到攻击目的。
十月底秋收结束之后发起攻击,北疆大军的反应要迅速得多,我们可能遭到李弘的重击。
第三,西凉的韩遂和马腾会不会趁着长安兵力空虚的时候对长安发力猛攻?
今天的大汉危难重重,摇摇欲坠,陷入绝境的董卓和老臣们坐到一起,齐心合力商量应对之策。
如何拯救社稷于危难之中?大臣们的焦点全部集中在北疆,在他们眼里,袁绍、袁术、韩馥等人根本不值一提,只要把李弘驯服了,天下可定。
李弘为什么有藩镇割据之心?因为他不但主掌幽、并、冀、兖、青、徐六州兵事大权,更从天子手上抢去了北疆十六郡的军政大权,无人可以约束他。
如何制约李弘的权力?今天天子威仪尽失,皇权没落,圣旨已经没有作用了,强行剥夺李弘的权柄只会把他逼得造反,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北疆实行权力制衡,以权力制衡来制约和削减李弘的权柄。
董卓和刘艾、田仪仔细商量后,均感到此时仅靠军队已经解决不了当前的危机。
李弘的实力不可小觑,如果把他激怒了,逼得他不得不放弃大漠和边郡,尽起塞外七万大军南下,那时就不是洛阳和长安能不能守住的问题,而是社稷败亡的问题了。
刘艾建议董卓立即召集朝中老臣议事。这些人都是历经风雨的大汉重臣,值此社稷存亡之际,他们应该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刘艾说,袁绍因为遍告天下要重建皇统,加上他又连杀了四位朝中大臣,朝堂上下对他的讨伐之声已经不绝于耳。
李弘先是无视天子和朝廷搞什么三方制衡,后来又背弃盟约,单独和袁绍结盟,他这种做法已经充分证明了他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