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一)
韩冈冷哼了一声。都是死,谁会在乎是成了包子馅,还是完完整整不见血?
韩冈的提议同时引来了两边的攻击。
“但将朝廷的律法胡乱践踏,连叛乱都能保全一命,日后还会有谁畏惧王法?降一等为绞,留其全尸。”这是李定最后的让步,“叛逆不死,不足以儆世人。”
“韩冈之意,是可以先将此事搁置,把其他事先解决。最后再议论不迟。”
而当那群心怀忐忑的叛逆余党们看到朝廷饶了曾布、薛向的性命,就知道朝廷会实现承诺,不会再被人以危言煽动起来。
从某种意义上,判了绞刑也就相当于后世的死缓。
既然有机会有能力,他们为什么不这么干?而去委曲求全?
此外当地方将大辟的判决上书,请求审刑院和刑部批复时。斩刑的批准比例要远高于绞刑,绞刑的判决很多都会给改成流放,以体现朝廷的仁德和慎刑慎杀的态度。
抱了这样的想法,绝不退让的宰辅以及以为自己能投太后所喜的重臣针锋相对,崇政殿中的气氛也便越发得紧绷起来,对立的双方让崇政殿再坐一直拖延下去。
说起来,绞刑由于并非立决重案,基本上都会拖到秋决开始后再施行。天下常有灾异,天家之中也常有人重病,朝廷大赦的次数远比想象的要多得多。在这之前,如果能撞上大赦,那么就等于是逃过了一劫。很多判了斩的犯人都不在大赦之中,而绞刑多半都在原赦之列。
只是换一个议论的顺序,虽然都觉得韩冈有深意在,但他的提议还是无人反对。纵然毫不相让,终归都是累了。
城中人数众多的皇城司探子,他们中肯定有很多人或多或少地与叛乱有所关联,还有皇城司亲卫、御龙四直等禁卫成员以及曾经与赵颢、蔡确、曾布、薛向等人过从甚密的官员,他们都在紧张地等待着朝廷的判决。如果对曾布、薛向两人的判决过于严格,最后引发大乱的可能性将会直线上升。
向太后也是听得累了,松了一口气,问道:“依韩卿之意是要议论哪桩事?”
韩冈等不下去了,再次出班,冲太后行了礼:“臣以为时间已晚,不宜延误过久,以免宫外犹疑。”
但是很多人在乎,所以绞、斩二刑并为列入律条的死刑——凌迟和腰斩皆不在刑统之中——但绞刑在等级上就要比斩降一等。不及斩则绞,不及绞则流。
李定当即反驳:“此事不定,宫外又岂会不犹疑?”
韩冈自己都不在乎,想必那些面临死刑的曾布、薛向,也不会在乎两者的区别。
韩绛也怫然不悦:“曾布、薛向不赦,宫外人心如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