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异乡犹牵故园梦(上)
冯大东家很有耐心地解释道:“倭国的风俗,只有贵人才有姓,平民百姓就只有个名号。他这平姓,就跟你的韩姓一样,出了好些宰相、重臣。”
仅仅半个月,倭人坊的围墙还没有建起来,但从码头延伸出去直到倭人坊的铁路已经铺设好了,只有半里多长,但修建倭人坊的物料,都从码头上,通过铁路运到工地上。
倒是跟在冯大东家身后的少年好奇地问道:“四叔,为什么误会了?”
工地的旁边,稍稍高出周围一点点的小丘陵上,有着一片草屋。也是刚刚修起来,供人居住。
从表情的变化上,平一郎觉得冯大东家没有相信自己的话,但他却没有追问。
“诺!小人明白!”
一想到,洞庭、鄱阳、洪泽,一座座湖泊,都不下于太湖的辽阔。中国之大,当真只有亲眼看见了才能感觉得到。
又被稍稍问了几句家世和倭国的风土人情——平一郎觉得,似乎是在满足那位少年的好奇心——就听主人吩咐道,“一郎,你先下去。待会儿,一起去工地上。”
“小官人小心脚下。”
平一郎已经习惯了伪装,在中国人面前暴露自己的身世,没有半点好处——他们可是跟辽人做买卖的商人——还不如将自己的出身说得低一点,然后通过勤奋一点一滴学会了汉字汉话,这样反而会被看重。
不过快中午的时候,住在草屋里面的人,都在工地上帮忙。
“这样啊,看来是我误会了。”
一行人走过去时,她们纷纷都跪了下来。
“回贵人的话,小人就是普通人家,小人父亲是贩鱼的,过去没有姓,父母给起的名号就是平一郎,是来中国后,入乡随俗,便以平为姓。”
平一郎的主人和冯大东家没有让平一郎等候太久,很快一起出了门。在后门上船,艄公掌舵,船工摇橹,一路向工地赶过去。
“老爷说得是。”平一郎低头说道。
下船的地点,是与松江相通的黄浦东岸的一处码头上。
平一郎的主人笑道:“小官人不知,要他真是平家人,也不会在这里了。”
平一郎听人说起过,这里原本是荒地,是官府刚刚划拨下来,交给他的主人和其他几位大东家——他不清楚这位冯大东家是不是其中之一——建造倭人坊,让过海而来的妇孺,居住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