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天危欲倾何敬恭(十二)
王闰之在外面焦急地催促着,等到苏轼不紧不慢出来,又催着他往前面。
难道高太后还能翻身?
这一回来通知苏轼的宫人,不是上一次的那个,很陌生的一名小黄门,还带了四名班直护卫,见了苏轼,就急匆匆地催促着:“苏舍人。请速速入宫。”
不过想来赵颢不至于有这么浅薄。能疯上一年多,不会这么自欺欺人。只是他还能有什么手段改变现在的一切?向太后一日临朝,他就一日没有翻身的机会。
苏轼不慌不忙:“宫里出了何事?太后可有何吩咐?”
外间同时传来了王闰之焦急的声音,“官人,宫里面来人了,要官人速速入宫!”
而文官那边,只要没有宰相和枢密使出马,参知政事和西府副职们就算做出事来了,他们也能给翻过来。
“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
动武是笑话,聪明的武将都不会插手皇家之事,就是有拥立之功,也会被文官铲除,当然,也不能指望他们会出面反对,只会保持中立。但过年的这段时间,李信和他手下的炮兵们都在城内的火器局内,表兄弟之间,韩冈还是能够信任他的。
上一回苏轼被换入宫中,敲门如拆屋,将宅院中上上下下都给惊动了,可这一回动静却好像小了许多。
看到压在他头上的兄长,才三十多就亡故,是不是暗喜在心。活得长久,就可以在对方的坟头上大笑了。如果他是抱着这样的想法,那倒是好了。
小黄门闭口不答,只是在说:“请舍人速速入宫。”
不知道赵颢又是什么样的心情?
“果然如此。”
不过无论如何,牛心左性、性情刚硬的高太皇,终究还是太上皇的亲生母亲。她就是如此态度,也不可能加罪于她。
至于宫外。
苏轼坐了起来,让朝云帮着整理穿戴,笑着说:“旧日曾问包孝肃日审阳、夜审阴,夜里唤人,这是哪里要我去写文章?”
向太后控制宫中已经一年多了,该换的人都换了,太皇太后成事的几率可不大。
“官人!”
真要说起来,宫里面的气氛是有些不对。韩冈心中也有数,总有些人想要改变,机会难得啊,但他们能做的很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