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六章 晚来谁复鸣鞭梢(上)
但偶尔也会有些年份,大相国寺虽然依然观者如堵,但却没有人多时都少不了的喧闹。就如今年一般,刚刚结束没多久的琼林宴还在京城百姓们的津津乐道之中,但四月初八佛诞日之后,人们议论的中心,则变成了大相国寺的浴佛之会。
韩缜撇嘴笑了笑,这座药王庙的神台上,当然也有那年轻的侍者在孙真人的身边站着。
而京城诸多寺院里,敇建大相国寺最是热闹。每月五次的万姓烧香,都是数万人云集的大集市。而到了新年、上元,或是今天这样的佛诞日,更是一大清早合都士庶妇女骈集于此,四方携老扶幼交观盛会。人人斋戒茹素,等着浴佛会后求浴佛水来饮漱。
薛向坦率直言:“说实话,孙真人这些年接连得到朝廷加封,从唐太宗封的妙应真人,到慈济妙应真人,再到慈济医灵显圣妙应真人。过两日更是要改封真君——慈济医灵显圣守道妙应真君。名号越来越长,声威一日比一日高,这其中的功劳,全都是他传说中的私淑弟子给他带来的。”
每年的这个时候,东京城中,大小百十寺院都要举行浴佛斋会。寺院内外总是人满为患。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进香的,做买卖的,人山人海,拥挤在每一间寺庙中。
但皇帝亲自出宫礼佛还是很罕见的一件事。外人只当是天子为去年刚刚病逝的太皇太后祈求冥福。之前就有天子拿了私房钱让大相国寺的僧侣为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点长明灯一事在京中广为流传。不过赵顼身边亲近人等都知道,天子之所以这么急着来大相国寺上香,却不仅仅是为了太皇太后,更还有皇嗣的问题。
说话间,天子已经从后门出了大相国寺的正殿,韩缜、薛向和其他几名宰执,紧紧地追随在他的身后。
自东汉明帝遣使求法,在洛阳建立白马寺后。经过了上千年或激烈或温和的改造和被改造,这个来自于西域的教派,已经彻底的融入了中国。供奉大小佛祖菩萨的寺庙遍及天下,朝廷也要设立僧录司,发放度牒,来统管天下僧侣。
护卫天子到大相国寺的班直已经收到天子的要求,行动起来的她们在短短时间中,已经做到了断路、清场,让药王庙中没有可疑的闲杂人等。
竟是天子驾临大相国寺。
韩缜垂着眼帘听着薛向的评论,偶尔点两下头附和,“说得正是。”待到薛向话声一顿,他便接口道,“天子这一次来药王庙,多还是做给人看的。让人提议将韩冈招入京中。”
四月初八,佛诞日。
“没错,肯定是这个原因。”薛向点头,“韩冈好兴事,在白马,有束水攻沙之议,在京西,又建江汉漕渠之策,到了河东,大战本都是该结束了,还硬是出兵,从辽人嘴里将胜州抢了回来。不论是让他继续留在太原,还是将他调到南方,多半会弄出什么事来,还不如招他入京。也能分一分他的心!”
随天子走进药王庙。新修的前后殿阁,琉璃瓦灼灼生光,分明是新近重修过的。正殿中的神像,也不是过去的扁鹊,而是一身道袍、留着三缕长须的道人。
此外又有上千名金甲金盔,手持各色御器的士兵围着数千亩大小的古刹,绕了一圈又一圈。原本在广场和回廊中盘下铺面做买卖的摊贩,连同他们的货物,全都不见了身影。而大相国寺外的等候斋会举行的数万百姓,则还有许多仍旧跪伏于地,久久的都没有抬起头来。他们拜的不是佛祖,而是当今的天子——赵顼。
天子站在正殿中,抬头望着神台上一坐一立两座神像,韩缜等人则在殿外,对药王庙的里外簇新啧啧称奇。
一辆辆装饰华美的车辆,停放在大相国寺正门前的广场上,簇拥着一辆装饰最为华美,形制最为高大,却以布幔为帐,以至于四处漏风的马车。而在马车旁,还有一匹高大健壮却又给人一种轻盈之感的龙驹静静地站立着。淡金色的皮毛犹如最上等的锦缎一般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同样色泽的鬃毛被精心打理成一缕缕的小辫。这是一匹应在天河边奔驰的骏马,竟然落于人世。
薛向道:“旧时供奉的药王,中原为神农、扁鹊,河北为邳彤、华佗,南方还多个张仲景,就是陕西,除了孙真人外,还有一个韦慈藏,同是唐人,他也是药王。可现如今,坐在正殿里的基本上都是孙思邈。神农还好说,孙真人抢不去他的位子,但扁鹊、邳彤、华佗、韦慈藏,那就得委屈到偏殿蹲着。而且在孙真人的金身边,还总有一名青年士子侍立——这当然也是有缘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