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二十二)
当年郭皇后在跟受宠的嫔妃的争吵中误伤了仁宗,就被废了皇后之位。而现在向皇后所做的,真要穷究起来,肯定是要比家里面的小摩擦的性质更严重。
但为了防止皇帝心忧过度,辽国入寇的消息都是瞒着他的。弄得现在的奏章,都要设法改过一遍,让上面没有任何会让皇帝心生疑虑的地方。只是撒的谎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难以弥补,为了圆上一个谎,就要撒上三个。小心翼翼的时间久了,的确是会让人心中感到不耐烦。
春秋讲的是尊王攘夷,董仲舒最为鼓吹的天人感应就是其中的重点。董仲舒的《天人三策》中有多少属于《春秋》成分?《春秋繁露》说得又是什么?还有春秋决狱,几乎将春秋提到了五经之首的位置上。
掌控大权半年多,国政上无所疏失,军事上更是让太祖太宗之后的几位官家都望尘莫及,可皇帝却总是不肯放开手,依然是每天都要听人读奏章,干涉国事。
气学最大的破绽就在天人感应上!这是所有人共同的认识。
天子病瘫,归根到底最后还是得让皇后做主。
就是韩枢密可能会站在皇后一边,可那边还有个王平章。
王安石明白,今日同上经筵,虽然是草草收场,可最后得胜的,终究是韩冈。
皇后这是弄错了时间地点,换做在后宫中,想怎么做就能怎么做。现在殿上至少有两位宰辅,虽说都递了辞表,可地位怎么也不可能因为一两封辞表被动摇。
这样的结果,对王安石和程颢都是很大的打击。
要是王安石站出来,天子再一配合,皇后肯定落不着好。
两人都与韩冈关系密切,韩冈的根底别人不知,王安石和程颢却是十分清楚的。都是儒学宗师,韩冈再怎么隐藏,几番书信往来,议论一下经典,他在儒学上的实际水平,早就被他们给看穿了。
身在宫闱之内,自幼在皇城内长大,宋用臣就像熟悉自己的手脚一样熟悉权力的争夺。
不论韩冈如何改篡对《春秋》的注解,他最后都绕不过董仲舒去。韩冈纵然能别出蹊径,有信心将《春秋》要义另作阐发,可王安石和程颢哪个不是对自己的学问充满自信的?拉回到天人三策中又有何难?
莫不是忍不住想要夺权了?
可是韩冈给出的答案,远远超乎想象。
都想在经义上给韩冈迎头一击,但谁也没能想到韩冈会从春秋中阐发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
可再怎么想,也不该在有王安石这位平章军国重事在的地方下手。
说句实话,王安石也给弄得措手不及。他一开始根本就没想到韩冈有在五经上与真正的儒者辩难的才能。
如果是当年的章献明肃皇后,肯定早就发作了。当今的圣人虽说按宋用臣心中的印象,与章献皇后差了太远,性格强硬的地方,远不及曹太皇和高太后。可人也是会变的,能忍到现在,也算是有耐性了。
当韩冈提起春秋,程颢主动上去配合。可若是程颢不配合,王安石也会帮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