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十一)
而朝廷铸币,就有义务维持货币的信用。
韩冈选择《逐日快报》,而不是《齐云快报》,也正是希望能看到他的文章能尽快得到刊发。
“昔年文潞公安抚陕西,有一官上书请废铁钱。事虽不遂,但谣言已传遍京兆府。市井之中,物价腾贵,而铁钱无人收用。文潞公使家人以绢四百匹至市上易铁钱,民间遂安,铁钱通行如初。他所做的,也只是恢复铁钱的信用。”
相对于齐云总社中的人多口杂,赛马总社内部的权力则更加集中,尤其是冠军马会的存在,总社和旗下报社的权力更是集中在这若干人手中。而且总编毛永的胆魄,也强过他的那位竞争者。
赵世将感慨着。不论这是不是示好旧党,韩冈利用文彦博为例证,在文章中把道理说得更为通透了。而且秉承了韩冈一贯的文风,都是论点、论据、论证俱全,证据都来自于身边随处可见的场景,让人看了就不由地信服。
不过最常见的衡货还是钱。
而且就算有哪位宰辅贴上来表示善意,他们也不敢相信。
钱最早是贝壳。并非贝壳值钱,而是稀少。
只是在朝堂上,他们依然缺乏强有力的支持者。宗室、勋贵、豪商,势力不小,却没有什么政治地位可言。天子也好,皇后也好,在朝堂的重压下,也不可能保得住他们,除非朝堂上,有重臣愿意为他们说话。
古者宝龟而货贝,以海贝为币。安阳殷墟中,出土了很多。
无论是宗室还是勋贵,又或是豪商,冠军马会中的成员,家中都是饶有产业。大钱大规模贬值,让他们的利益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不可能不为自己的利益说话。
在场的诸多人等,看了韩冈的文章,无不信服。
朝廷铸两百五十万贯大钱、铁钱,说实在的,也就是几轮联赛的赌金罢了。可是这个消息在民间的反响太大,物价陡然涨了两成,而且越新的钱币,越没人收。
剩下的只是做和不做,以及韩冈想要他们怎么做。
无论是宗室还是贵戚,又或是富户豪门,他们的关系网都不是仅仅局限于京城,而是伸向全国各地,尤其是京畿,覆盖了整个中原腹地。得到了他们的支持,两家报社的耳目其实远比外界所了解的更为广布。
只是随着滨海之民借助地利而搜集大量贝壳,随着贝壳采集得越来越多,自然而然地就没人使用了。继而出现了金币。这里的金,是五金的金,金银铜铁锡。开采难,铸造也难,不会因多而贱。故而使用铜币,从周时,延续到金。
与皇城司进行的情报交换,便是诸多交换中最成功的一项。之后内部刊发的所谓参考,其实也是遵循着这个原则。
如今之所以铜贵钱贱,使得不法之徒融钱取铜,去铸造铜器,正好证明了铜钱本身与实际价值无关,而只跟信用有关。否则钱币的价格就不应该低于等量的铜器。
报社的存在不仅仅是印发贩售报纸,更重要的是信息的集散地。一些情报消息不可能在报纸上公诸于世,却可以成为筹码,拿出交换自己想要的东西,示好甚至出手。更可以把特定的消息提供给一些关键的人物,来维系报社自身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