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273章 毫无希望的国家

第273章 毫无希望的国家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目前守卫托普卡帕宫的军人都是这伙从匈牙利撤回来的老兵油子们,根本动不了任何手脚。艾哈迈德三世经常在宫中召集军事将领,时不时给予赏赐。公允地说,他不爱钱,对兄长留下的各种名贵收藏很不感冒,很多都赏赐出去了,因此得到了军官们的拥护——不仅仅是斯帕西军团,也有很多小军阀将领。

赫拉伯里仔细算了算,目前奥斯曼帝国大概有三十多万军队,自己能够确切掌握在手里的,不过十万人上下。这十万人里,真正能打的,其实也就三四万,基本都是他从格鲁吉亚和安纳托利亚带过来的,装备了东岸武器,士气较高。剩下的六七万,是他在攻占伊斯坦布尔的过程中一路收编的各色杂兵,忠诚度是高了,战力可未必高,目前正由东岸顾问严加整训,希望未来可堪一战。

剩下的二十多万人中,有的是原先发动埃迪尔内事件时的盟友,有的则全程打酱油,没参与任何事情。这部分人,说实话赫拉伯里不放心,这两年也一直在和他们暗中较劲,稍稍拉拢了几个将领靠过来,但也不是完全信任他们。

不过这些墙头草嘛,其实都可以放一放。他们只喜欢钱,不会忠诚于任何人,并不是很难对付。真正让赫拉伯里忌惮的,还是加尼沙里军团!这支部队铁板一块,互相抱团,外人根本伸不进去手,且当初还和赫拉伯里有过摩擦——埃迪尔内事件中,加尼沙里军团软禁了穆斯塔法苏丹,打算和赫拉伯里讨价还价,最后被赫拉伯里携大势压制,不得已全面合作。

广袤的尼罗河三角洲上,伊兹密尔谢赫正在整理后院的仓库。他是个来自安纳托利亚的土耳其人,军官出身,曾经在威名赫赫的加尼沙里军团服役过。

加尼沙里军团是个什么德行,大家都清楚。军人开始世袭化,大量不学无术的人当了军官,更多的想做一份兼职的人来当了士兵。因为训练荒废,他们平日里有各种各样的工作,仅存于花名册上的士兵身份并不会给他们带来多少不便。

非战斗人员比战斗人员还多这种事就更让人无语了。数量高达两万的手艺人被塞了进来,成为被军官们奴役的私产。其中很多人甚至不会修理军械,简直让人无法理解。

其实,加尼沙里军团这颗毒瘤,帝国政府早就想整治了,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一直没有彻底解决,撑死了让他们裁减部分冗员罢了。但你猜裁下来的都是什么人?是的,没错,裁下来的人里面至少有三分之二以上是正儿八经的军人,仅仅是因为他们没有关系或者不合群,就被别人联合起来一脚踢出去了。

伊兹密尔谢赫就是其中的一员。十七岁就参军的他出身显赫,后来因为卷入政治风波而家道中落,备受欺凌。但他自己足够努力,依靠着让人无可辩驳的战功慢慢获得了地位上的提升以及财富的增加。只可惜士兵们都不喜欢他,因为他不近情理,训练严苛,脾气暴躁,下属军官们也对他阳奉阴违,于是不可避免地在裁军大潮中失业了。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为何奥斯曼政府屡次整顿军队冗员多、战斗力低的问题,却始终无果了。能打的人都被裁出去了,即便高级军官考虑到还要上阵作战于是保留了部分出色的军官和老兵,但难挽整体颓势,于是一次次被奥地利人暴打也就可以理解了。

赫拉伯里上台后,不出意外又一次拿加尼沙里军团开刀了。当初兵变那会,说实话加尼沙里军团帮了不少忙,不然也不会如此顺利地占领伊斯坦布尔。但熟归熟,该动手还是得动手!埃迪尔内兵变事件中,加尼沙里军团因为有功,部队规模又一次膨胀到了七万余人,且因为一向是帝国第一军团,他们的军饷天生就比别人高很多,已经造成了极大的财政负担。

当然这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的,还是赫拉伯里·艾哈迈德大维齐发现,加尼沙里军团的高层最近和苏丹陛下(艾哈迈德三世,废帝穆斯塔法的弟弟)走得很近,隐隐威胁到了科普鲁卢家族的权力。

这个时候赫拉伯里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看走眼了。原本以为艾哈迈德三世自幼生长于宫中,生性柔弱,且本身对政治不感兴趣,专注于艺术、绘画和诗歌,是一个理想的傀儡。但现在他发现自己错得离谱,自从正式登上苏丹宝座后,这个新陛下就慢慢开始展现出了对政务的兴趣,他情商很高,手腕也不错,不动声色就换了几个自己人当上关键部门的大臣。至于艺术,不好意思,苏丹陛下现在不感兴趣了,他现在对神学更热爱,和德高望重的教士们关系密切。

在军队方面他也插了一手。战力强悍的斯帕西骑兵军团在埃迪尔内事件中就基本上作壁上观,没有参与。事情尘埃落定后,他们也没急着表态。这会不知道怎么着,居然站到了新苏丹那一边,让赫拉伯里又惊又怒。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