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改革深水区的社会
在鹿儿岛,大商人们通过收买官吏、囤积货物、操纵物价等方式,获得了令人震惊的财富。而在他们的剥削下,城市贫民——很不巧,城市贫民原本不多,但改革后,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已经成了日本社会不可忽视的阶层——的日子很难过,生活水平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而他们的人口往往占到了城市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已经成了继浪人武士之后日本社会又一不稳定阶层,非常危险。
在他俩离开日本前,就听从南九州过来的同乡讲,鹿儿岛因为米价暴涨,而垄断当地稻米经营的商人本多传兵卫却囤积居奇,高价出售,让人十分愤怒。于是市民们聚集起来,向大名请愿降低米价,不许。当夜,被饥饿折磨得不堪忍受的千余城市贫民,在部分浪人、野武士的带领下,高呼“拿米来”、“不许囤积”等口号,冲进本多传兵卫家,捣毁财物、撕碎账簿,然后又冲到隔壁的仓库,将大量稻米抢掠一空。
“杀!杀!”1707年11月18日,海参崴陆军学院的操场上,一群学员们正顶着呼啸的寒风进行训练。
学院总共四百来人,其中一半来自远东诸藩,有在各地陆军小学、中学一路读上来的科班出身的学员,有各师举荐而来进修的青年军官,另外还有在历次战斗中建立过功勋的附庸部队军官,吉田正贵和松浦卓也二人就在其中。
此二人都是马来亚管委会推荐而来的,之前都是敢死队的军官,在进攻马尼拉和甲米地的战斗中立下过功劳。后来敢死队全队并入马来亚陆军暂编第二师,吉田、松浦本来要担任军官的,但由于二人出身日本野武士,缺乏现代军事知识,暂编第二师考虑再三,本着对自家干部负责的态度,向管委会举荐入读海参崴陆军学院。管委会手头有二十个入学名额,恰好此时还未用满,于是便把二人名字添了进去。
五月份的时候,他们告别了亲朋好友,离开了朝夕相处的战友,与其他十八位受举军官一起,搭乘“南极狼”号风帆船——什么,这艘船竟然还没拆解退役——前往海参崴,开展为期两年的军事学习。学习期满后,他们将返回暂编第二师,分别以陆军预备役少校和上尉的军衔,当上正牌子的东岸殖民军团军官。
海参崴陆军学院内还有两百名来自顺、明、日、朝甚至是北美民主自由联邦、拉杰普特共和国的外籍军人在学习,尤以来自日、朝两国的最多。吉田正贵、松浦卓也就认识一位来自仙台藩伊达本家的年轻人,叫做伊达智哉,和他们关系还不错,通过这位公子哥,他们也从侧面了解了一些日本如今的近况。
简单来说,如今日本的社会改革正步入深水期,社会矛盾空前激烈,幕府甚至都感觉到了危险,对进行如此激烈的改革心生悔意。但事已至此,他们也不敢胡乱开倒车,毕竟当初决意改革,就是受了东岸、朝鲜等国的刺激,想要富国强兵。为此,各地方大名们做出了极大的牺牲,武士们大量失业,农民们惨遭剥削,大家都在忍耐,都在受苦,现在你告诉我不改革了,开玩笑呢?当我们的刀不利么!
伊达家如今的日子还算是好过的。他们几十年前就偷偷摸摸与东岸合作,从黑水地区进口武器、战马、皮革、假钱(我保证,比幕府铸的真钱还真……),输出日本工艺品、粮食、铜片、硫磺和金银。这些生意规模很大,给伊达家带来了巨额利润,使得其在各藩中本就十分突出的实力更上一层楼。
如今的伊达家,已经牢牢控制住在东北地区各藩,兵马暗中扩充了50%,武器装备也是最先进的,作战思想因为不断派遣家族子弟及核心大臣前往东岸学习,也在日本各藩中占据领先地位。
吉田、松浦等人常在大阪厮混,消息比较灵通,很多时候都听别人讲起东北地区日新月异的变化,心里面下意识觉得仙台藩大概是日本维新第一藩了。现在和伊达智哉接触几个月,发现这个人视野开阔,学识不凡,伊达家果然不同凡响!
仙台藩发展得如此欣欣向荣,吉田、松浦二人都十分羡慕。他俩来自南九州,虽然萨摩藩近些年来与东岸日本公司的关系日渐密切,但到底时日尚短,经济改革成效不显,反倒弄得人们一肚子老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