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移民与铁路
这事,还是得趁早!
陆小峰觉得,每年接近三万的偷渡移民数量,让一半给南洋诸殖民地,剩下的一万五千人里,一万人留在本地从事各种低端工作,五千人送到辽东那边去垦荒。辽东那边在先后设立了大东沟、丹东、宽甸、集安四县后,这些年又前出设立了毛甸子、灌水、东汤、五龙背、马家店、齐家堡子六个军堡粮站,派遣了大量士兵戍守。清国官方前来围剿过几次,但没有多大效果,或者即便一时破坏了,但东岸人很快就会报复回来,然后再建一个更坚固的军堡,让满清朝廷无计可施。
平荣铁路从半岛顶端的重要渔港荣成港出发,经文登、桃村、莱阳等地,一直抵达平度州以西的胶莱新河岸边,全场超过三百公里。该铁路与胶烟铁路呈十字交叉形态,同为半岛上的交通干线,于栖霞县桃村火车站交汇,将登莱各县卫的人员物资有效沟通起来,势必成为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如今这六个半包围着凤城厅的军堡已经在军事上站稳脚跟,正需要移民来垦荒提供物质上的基础。因此,他们也需要移民,而且是大量移民。就是不知道,当那些清国的偷渡移民们在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偷渡到东岸后,突然又被告知他们会再度回到清国境内(东岸蚕食的清国土地)定居种地后,是怎么一副模样。应该是惊讶、懵逼、沮丧、惶恐、麻木等情绪皆有吧,其实挺有意思的。
铁路,国之大事,不可轻易让人。
当然他们也不必过于忧心。虽然回到了清国满洲地界上,但统治着他们的是辽东地区行署,是东岸政府。在他们背后,有四个经济发达,总人口近二十万的县支持着他们,有大量战斗经验丰富的行军士兵保护着他们。以清国在满洲移民那扭扭捏捏、左右为难的态度——前几年清国朝中就有宗室重臣向康熙哭诉,说移民汉人至满洲会动摇大清根基,因此一度闭关——他们怕是八辈子也赶不上东岸人了。况且辽东这边还有朝鲜禁军轮番戍守,这些棒子军自带粮饷,总数高达三万,吓也吓死盛京的那帮怂货了。
南铁公司在远东修了不少铁路。因为修路资金来源复杂,以及需要给地方政府让利——好吧,很多时候其实地方政府并不愿意修,是南铁硬拉着人家上船的——等原因,每一条铁路都有一个独立的运营实体。比如经营胶烟铁路的胶烟铁路公司,经营上定铁路的上定铁路公司,经营满蒙铁路的满蒙标准轨铁路公司等等,这些公司股权复杂,运作模式也不一样。既有股份制公司,靠股份多寡说话,也有委员会制的企业,靠委员们投票决定,但无论哪种方式,南铁公司和政府都拥有企业经营的主导权。
只可惜东岸占据的辽东东部地区多山,南铁公司也分身乏术。不然的话,直接修一条从镇江堡到凤城厅的铁路,大军坐着火车长驱直入,把红旗插到人家衙门顶上去,岂不美哉!以如今登莱三四百万的人口数量,每年五百多万圆的财政收入,挤一挤修铁路的钱还是有的。
火车头大厦是一座商业办公楼,由南铁公司向台湾银行贷款修建,位于平度州城中心,是平荣铁路的运营实体平荣铁路公司总部所在地。
陆小峰曾经仔细考虑过这个问题,胶东半岛上有平荣线、胶烟线两条铁路,中期来看已经足够,那么下一步建设铁路的重点就是辽东地区了。这事还不能拖延,如今欧陆局势混乱,保不齐哪天中央政府就会下场参战。那样的话,他们登莱、宁绍等财政上有富余的殖民地就会被加大抽血力度,上缴更多的税款给本土,以支持战争。真到了那时候,登莱方面还真未必拿得出那笔钱在辽东修铁路了。
1704年11月11日,平度州,火车头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