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逐渐复苏的经济(二)
这五艘船造完后,还有五艘奥斯曼帝国民间运输商人的订单,这都是那些专跑黑海运输的商人们订造的船只,他们实在受够了以前那种技术落后、运量小且又极其不安全的伊萨克船只了。他们现在需要一些高效安全的大船,如果东岸人建造的这五艘船只能够让他们满意的话,那么很可能接下来还将有第二批、第三批的订单,这对于华夏东岸共和国的造船业来说,无疑是极为重要的,因为他们现在的内需严重不足。
他们实在是被没有订单的日子折磨怕了!自从造完几艘海军的补给船后,东岸共和国的三大造船企业就集体陷入了大萧条之中。国内人力紧张、很多水手被征调到了海军补给船上服役,因此南海运输公司也调整了投资计划——事实上交通部也没钱往下拨——从1646年10月起除了下了三艘笛型运输船的订单外,便再无任何新船建造计划。
不过无论如何,来自海外的大订单终于将因为战争因素而陷入泥潭中的东岸造船业重获生机,他们维持住了这几家船厂的技术队伍和一千多名熟练的产业工人,这对于有志进行工业化的东岸人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五艘笛型船的订单,让镇海厂从半停工的窘境一下子又进入了满负荷运转的状态之中。拿了足足半年基本工资的工人们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他们也不用工头、组长、班长、车间主任什么的强调劳动纪律了,一个个干得极其认真,没有丝毫偷懒的地方,而且手下的活也非常精细,这有力保障了这批船的质量。
镇海造船厂、大鱼河海军造船厂在经历了一年时间可怕的大萧条后走上了复苏的道路,而这其实也是华夏东岸共和国一些外向型产业的缩影。在经历了生产规模高速扩张的阶段后,突如其来的战争以及国外市场的风吹草动都使得他们陷入了困境之中,比如纺织业就一直开工不足、皮具产业的需求也在不断下降,总而言之,东岸的外向型产业现在是到了调整生产结构、优化产品质量的时候了。
此时船台上一字排开了五条大船,六百多名工人正在进行着紧张的奋战。他们在去年12月份时与大鱼河厂分享了奥斯曼帝国订购的十艘笛型船订单,每家厂五艘。镇海厂造的这五艘船再有一两个月水差不多就可以下水了,到时候还将进行一番海试——从镇海港往布兰卡港运输一批物资。海试完毕没有问题后,这几艘船就将等到下半年七八月份,和海军护航船队一起出发前往地中海,去的时候还能顺便多拉点东西。
接下来随着欧洲战事的逐渐平息,英格兰、葡萄牙、荷兰、瑞典、德意志地区的工农业生产秩序也将得以恢复,并进入高速发展期。到了那时候,盛行重商主义的欧陆国家中随便什么关税壁垒、贸易摩擦、行业保护都将使得东岸产品的销售变得困难重重,到时候如何调整工业生产结构并与欧洲人持续展开竞争,以让东岸的工业化不胎死腹中,其实是非常考验执政者智慧的事情。
镇海造船厂的旧船坞内,刺耳的机床锯木声此起彼伏地响起,船坞两边的加工车间内,几十台木工机床一字排开,不断地将上头运过来的船材加工成各种尺寸的标准件。加工完的标准件再通过马拉货车拉到船坞内,由造船工人们进行装配。
产业逐渐复苏,但更深远的危机却也接踵而至!
1648年3月5日,中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