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战略包围圈(三)
既然如今东印度群岛、印度贸易、中国贸易已越来越被欧洲旧大陆的商人所看重,那么在看到自己的贸易生命线被东岸人建立起的一个巨大的战略包围圈所包围,大家心里是什么想法?蒙塔古爵士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操作的空间,欧洲人不该被异教徒牵着鼻子走,也不该接受异教徒的威胁,他们应该联合起来,葡萄牙、英格兰、联合省、法兰西乃至所有有志于东方贸易的国家,都应该正视南非被东岸一步步蚕食的后果。
说得难听一点,联合省毕竟是基督徒,甚至还是新教占据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地方,而且与英格兰也颇有渊源,打的交道也很多。将英属南非交给联合省,未来未必不能拿回来,而且即便拿不回来,英国船只使用起来也不会有太多阻碍。但交给黄皮肤的东岸异教徒,这个可就说不好了,他们毕竟之前没打过太多交道,不知根知底,不了解他们的行事方式,而且东岸的核心位于南方新大陆,离南非很近,英格兰通过战争或讹诈的手段取回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将英属南非交予联合省,确实比交给东岸人好太多了。
“掌握在荷兰东印度公司手里的开普敦殖民地实在是太关键了,简直就是掌握在主的子民手中的唯一一扇窗户了,不容有失。另外,安哥拉、莫桑比克也是时候得到正视了,葡萄牙人真是得了上帝的眷顾,竟然拥有这么两块殖民地。只可惜他们的实力有限,无法有效经营这两处关键的地方,未来如何,还是再看吧,总之东印度公司真的需要一块这样的落脚地,南非既然没有了,那么安哥拉和莫桑比克就很关键了。虽然这两处地方离开普敦以东那片狂风巨浪的海域有些距离,不是很理想,但已经相当不错了。”蒙塔古爵士想道。
对于英属南非的失去,蒙塔古爵士是无法释怀的,一开始也是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的。因为在他看来,荒芜的新尼德兰地区完全无法补偿失去南非的痛苦。不过形势若此,他也没什么办法,在荷兰人大举围攻查理堡,以及英荷海战的结果对英格兰大为不利的当下,爵士本人也慢慢接受了现实,他知道,以现在英格兰的实力,可能真的无法在南非保有一块关键的殖民地。但这个时候,他仍然希望可以将英属南非交给联合省保有,以换取谈判桌上其他方面的利益,而不是东岸这个似乎永远也喂不饱的异教徒国家。
登上港口的这么一小会,蒙塔古爵士这个专和东岸人作对的家伙脑子里就已经转了这么多道弯,看得出来这厮平日坐镇南非时也没少研究东岸人的意图和政策,对东岸也抱有相当程度的警惕。如今就看欧洲的这些老牌殖民国家们,何时能够料理完自己家里的一摊子事情,然后将目光投注到南非这里来了——如今看来,单靠两家东印度公司是干不过这个异教徒国家了,必须有政府力量插手进来——当然或许那时候东岸共和国也已经发展到了另一个层级了,欧洲人也未必有那个狗胆动手。
蒙塔古爵士神色疲惫地登上了码头,打算在此休息个几天,补给满物资,然后就继续随船出发,前往印度。是的,自从英属南非被国王的使者宣布正式移交给东岸人后,他就已经事实上“失业”了,这令他感到很不适应。不过,稍晚些赶来的东印度公司代表又给了他一份新的工作:前往印度商站担任商务代表,这令他稍稍振作了一些,又为自己下一阶段的人生找到了新的坐标。
补给完食水的英国人没有过多逗留。第二天,他们便扬帆起航,然后顺着东南风朝莫桑比克岛驶去。而在他们离开后,几艘东非运输公司的船只也悄然驶抵了义成湾,在带来部分物资的同时,也给这边送来了超过两千名马来人,作为建设义成地区的劳动力来源。有新华夏岛这么一个现金奶牛、物资奶牛和劳动力奶牛的存在,东岸人在南非的很多行动确实要方便许多,也难怪英国人为之大惊小怪。
虽然尚未清理海底淤泥、尚未开挖一条八米深的行船水道,义成湾(德拉瓜湾,今马普托湾)尚算不得后世非洲三大良港之一,但对于17世纪吃水深度普遍不高的船只来说,却已经足够使用了,这个港口的优良条件也总能得到这个时代的水手们的高度评价。
而在运来了这么多马来人之后,这些东非运输公司的船只自然不会放空返回。事实上,他们将载运一大批东岸大军(由毛君上尉指挥)于内陆地区捕捉到的斯威士人北上,前往吉布提地区,参与那边的一个大工程项目:那便是东岸人在吉布提的码头、炮台、要塞的建设,以及盐湖钾盐的开采。相信在吉布提也建设得有模有样后,东岸人对印度洋西半部的控制会更上一层楼,前提是海军部增强第二舰队的实力。
两艘数百吨级的盖伦风帆船下锚碇泊在了义成港粗陋的码头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