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乐得做个逍遥王
夏浔暗暗哼了一声,不再说话。
朱棣默然。
韩墨微笑起来:“只有不做事的人,才抓不到他的把柄,只要他做事,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总有漏洞可寻的,咱锦衣卫不就是替皇上做这件事的么?百户大人不要着急,对周王的喜好、为人、做事都有个详尽的了解,咱们总能找到可以大做文章之处的。”
道衍轻轻叹了口气,问道:“王爷心中为何烦恼?仅仅是因为不能赴京奔丧么?”
夏浔沉声道:“如此作为,分明是一位爱民如子的贤王了,如何据之定罪。”
萧千月道:“周王本人没有甚么,他的子女呢?”
朱棣还是一身麻衣孝服,本来是白色的孝服,满是灰尘,都快变成了土黄色。
韩墨想了想,又道:“其他的,就没甚么了。”
他盘膝坐着,双手按膝,面色阴霾,久久不语,道衍也不着急,披着黑色的缁衣,静静地坐在对面,手里的佛珠一颗颗地慢慢捻着。
此时楼下台上的舞蹈换成了杂剧,正在演《窦娥冤》咿咿呀呀地唱着,萧千月想了想,又问道:“还有什么情况,都一一说来,看看哪方面容易做文章。”
朱棣的面容微微抽搐了一下,沉声道:“身为人子,不许灵前尽孝,这屈辱哀伤,还小么?”
韩墨解释道:“因为河南地处黄泛区,一旦黄河泛滥,就容易发生洪灾,百姓流离失所,衣食无着,所以周王派人走访民间,记载各种可供食用的草木并绘画成图,还请了许多郎中,研究哪些草木可以解毒后食用……”
道衍瞟了朱棣一眼,说道:“今上这一诏削兵,一敕阻行,其中深意,难道不是王爷更为担忧的?”
朱棣刚刚回到北平,路过庆寿寺,想起亡父少年时候曾经出家为僧,而此寺主持又是亡父亲手为自己挑选的经学师傅道衍,一时感伤,便入寺拜望,可是到了禅房,千言万绪,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不过,现在由于朱允炆首先拿他开刀,他这本书的问世之期怕是要延后了。
过了许久,朱棣的禅定功夫终究不及道衍,按捺不住,问道:“近来发生的事情,大师可都晓得?”
要说周王做的这几件事,还真是与民大为有利的事,他的《袖珍方》因为用药有效,花费不高,一经问世,就被翻印十多次,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大量引用了《袖珍方》和《普济方》中的方剂。至于他正在编撰的《救荒本草》后来成书之后也对民间百姓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再后来这本书传到日本,还受到了众多日本植物学家的推崇和学习。
道衍和尚道:“先帝驾崩讣告,天下皆闻。遗诏削诸王兵权,贫僧业已知晓。王爷本赴金陵奔丧,如今却在这里,莫非……皇上不许赴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