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乐得做个逍遥王
萧千月皱了皱眉,这些事是无法入罪的,开封是他的藩国,他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发展经济,本就是当时朱元璋赋予各位藩王在藩国内应尽的责任,想说他这是示恩于百姓,收买人心都不成。
至于千秋万世,呵呵,先帝是个信己不信天的人,他是不会相信被人喊几声万岁,就真能千秋万载的。可今上……显然不会这么想。在今上眼中,诸藩就是他最大的威胁。”
韩墨沉吟道:“周王是先帝第五子,这一点两位当然是知道的,洪武三年的时候,周王先是被封为吴王,驻守凤阳。因为凤阳是先帝发祥之地,大明的中都,让一位藩王镇守,容易引发他人诸多猜测,所以洪武十一年的时候先帝才改封这位王爷为周王。这位周王到开封后,兴修水利,减租减税,发放良种,组织开垦黄河荒滩,着实做了些有益藩国军民的好事……”
朱棣愤懑地道:“今上已做了几年的皇储,名份早定,他有甚么不放心的?”
夏浔微微皱了皱眉,可这也是罗克敌的意思,所以他只能强抑不悦,说道:“我与千月刚到开封,对这位周王的情形,还不甚了解,有劳韩老把周王的情况和我们说说,咱们商量一下,看看从何处着手。”
萧千月皱眉道:“救荒本草,那是什么东西?”
朱棣身子一震,目中微微闪过一抹精芒:“大师看出来了?”
韩墨道:“这位周王好医术,这些年他不但自己学习医术,还聘请了李陌、刘醇等本地名医,编撰了《保生余录》、《袖珍方》《普剂方》等医书,刊行于世,据说,他现在又在准备编杜撰一本《救荒本草》。”
道衍微微颔首:“天子心怀叵测!”
萧千月精神一振,倾身道:“韩老,快说来听听。”
道衍道:“皇上有心病,他是先帝长孙,却不是嫡长孙啊,嫡长孙是朱允熥。”
韩墨自然明白他这句话的意思,他方才那么说,也是拿不准朝廷的态度,听萧千月这一说,就知道不管罪证是真的假的、道听途说的还是动手脚炮制的,总之,一定要让周王有罪,便露出了心领神会的笑意。
朱棣泄气地道:“罢了,皇上要兵权,我们缴了,他不要我们替他守江山,俺也懒得操那份闲心了。”
他暗示道:“咱们锦衣卫,想找一个人的把柄,鸡蛋里也能挑得出骨头的,不是么?”
朱棣愤怒起来,振声道:“以诸王镇天下,是先帝之国策,天下未定,国内邪教横行,边隆北元虎视,若非我等戍边镇守,天下岂能稳若泰山?这天下是我朱家的天下,皇上何以甫一登基,就对我们如此敌视,我们对朝廷难道不够恭训么?”
韩墨道:“哦,说到这个,倒是有一桩。”
道衍双掌合什道:“先帝是有大智慧的人,天纵英明,岂会不知七王之乱故事,他令诸藩镇守天下,又各领兵权,这固然是先帝亲亲之情,信任无以复加,却也未必就没有帝王心术。强藩林立,能做皇帝的却始终只有一个,诸藩势力犬牙交错,必然相互牵制,相互监视,除非朝廷中枢衰弱之极,谁能成事?
萧千月这一次被罗克敌打发到孝陵守坟,好不容易求得罗克敌心软,让他随夏浔往开封来办差,既见夏浔沉默不语,他有心表现一番,便按捺不住,提示道:“除了这些,他还有什么喜好、举动?主要是……身为一个王爷一般不会去做的事?”
当中枢真个衰弱至极时,就算没有藩王,难道不会被权臣取而代之?自三皇五帝到如今,以一介布衣而成天子者,唯汉刘邦与先帝,其它那些帝王,哪一个不是前朝重臣或一方豪强而黄袍加身?真要到了那么不堪的一步,对先帝来说,由自己子孙取而代无能之君,也胜过将江山付与外人之手,如此,当可保朱家数百年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