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天可汗 > 第五十三章 政见

第五十三章 政见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走出家门去隔壁不远处的亲王国,短短的一段路薛崇训只觉得昏昏沉沉的,心思还没从各种肆意欢乐的状态中收回来,脑子中一片空白,几乎没法思考正事。这种状态让他恍惚中回到了前世的学生时代,放假回去拿起课本总是看不进去的。

“晋王所言极是。”

但是几天之后他就不得不收心了,回来后就去大明宫见了一次太平公主,这时还得和朝臣们联络一下,不然大伙老是见不着人并非好事。

这时候薛崇训更多了几分让杜暹入朝掌实权的心思,本来是打算让他做李守一那样的宰相的,明辨是非却没有独掌一面的实权,现在对杜暹的安置就暂时不想轻下决定了……原因是朝里已经有个出将为相的程千里,而且程千里恰好也是从西域河陇军方过来的,两员大臣都在西面成就功名,那其他边关的将领会怎么想?

在氤氲斋和孙氏开了头,晋王府中还有其他美妾,薛崇训三日闭门谢客极尽放纵自不意外。实际上在这个时代要玩乐也没什么好玩的,无非就是声色犬马,鸟虫赌博之类的玩意薛崇训又完全没兴趣,马球等又太累人,他刚从安北镇回来也没啥心思,呆家里休息除了玩女人还能有什么?纸醉金迷后人都“虚”了一头。

等官吏出去后,他静坐了一会儿,心道:杜暹这个人还是不错的。回想起在对敌吐蕃的战场上,杜暹实际上还救了薛崇训一命。当时河陇会战临近,杜暹领河西兵往鄯州集结,但薛崇训已先一步轻骑突袭(去抢吐谷浑公主),回来的路上遭遇截击,神策军眼看都要赔光了,幸好杜暹援兵赶到才化险为夷。虽然营救主帅是边将的分内事,但如果遇到那种没意识的人来得太慢哪里赶得上?

其实无论是让亲唐的少民内迁,还是离间分化,每种政策都有一番道理和佐证,只是方法不同而已。杜暹也没觉得一定要选择哪条国策,他要表现出来的政见唯一的出发点:与上位者同谋。不然道不同不相为谋,那和别人一起还能干什么大事?

“我知道了。”薛崇训随口应了一句。

想到这里,杜暹便不再犹豫,一副很自然的表情说道:“在我看来内迁确实也没多大的益处,故而末氏几番派人来请求,我都没有答应他。但是吐蕃数十年乃大唐心腹之患,事关国策,我不敢擅自回绝,只得进京细述实情让朝中诸公最后定夺。我自己是认为留下末氏牵制逻些城,再以策略分而治之是最好的办法……”

这时有亲王国官署的人进来说道:“陇右节度使杜暹进京述职来了,前日刚到京师,先来了亲王国问王爷回来没有。我告诉他王爷路上走得急,虽然已到京但车马劳顿要在家歇几日,让他今明两天派人来问问。”

“好一个分而治之!”果然薛崇训大为受用,赞道,“杜公确是一个有眼光的宰执之才,咱们的看法真是不谋而合。”

天气越来越热了,一大早也不觉得凉爽。薛崇训走进处理公事的前殿“风满楼”,穿过二楼的敞殿,进了里面的书房。除非在某些人多的场合,薛崇训基本不呆在敞殿里,那里空间太大一个人坐在那里就跟呆在野地上一样,没啥安全感。他在书案前坐下来,发现旁边墙壁上借景窗上装上了一层纱,看外头的风景没那么清楚了,不过应该可以防蚊虫。

杜暹心下一阵高兴,一副荣辱不惊的样子抱拳道:“晋王过誉了,不敢当。”

不过只要在亲王国的前殿里坐两天,就算不办什么实事,多看看官吏们送来的公文,心绪就能慢慢宁静下来,找回状态。他是这么想的。“二龄”还没回来,薛崇训幸好没和他们一路,不然那千里旅途慢腾腾地走回来真够无趣的。

薛崇训道:“国家正值用人之秋,如果多一些张相公、杜公这样有远见的人,天下垂拱而治!你去朝里议事的时候只需放开手阐述自己的见解,无需过滤。昔日张相公预见兵制革新势在必行,我以为然,他便力排众议坚持大计,今日已见成效了……真理在少数人手中,莫受他人的左右。”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