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又不犯法 第149节
你能选择保持独特性,也能选择随波逐流。
狄初自从开始“选择”之后,他发现,很多事会往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
所以他现在选择去找去缺心眼“谈谈心”,不是针对成绩,而是针对前路。
缺心眼坐在太师椅里,手指摩擦着保温杯,难得正色:“狄初,你知道为什么我一直对你按兵不动吗?”
狄初坐在他旁边,也难得没有不耐的神色:“要是知道就不会来找您了。”
狄初对于未来的走向有一个大致构架,包括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但“模糊”和“清晰”,完全是两个概念。
很多人在高中毕业之前,从来都是一味地读书,没有也很少有精力去思考——我到底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人生。
我们不能成为别人,别人的人生说到底对我们也很少有借鉴意义。
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别人要吃西瓜,我凭什么也得去当个瓜农?应试教育的局限就在于它设定了一个模板,此后所有学生都如那工厂里的罐头,流出一批又一批的复刻品。
这样做有意义吗?很难说。毕竟有许多人表示,这世界上最公平的事,就只剩高考。
“你啊,”缺心眼喝了口茶,嚼着连茶水喝进嘴的茶叶,“你这孩子什么都好,通透,聪明,就是有一点,固执。”
狄初没作声,似乎缺心眼是第一个评价他“固执”的人。
“你平时不表现,实际上认定一件事,也不考虑退路,就那样钻牛角尖似的拉也拉不回来。还有一点,就是骨子里你有文人的清高。”
清高,又一顶帽子。
压得狄初大气不敢出。
而现实说:不是这样的,你觉得公平是因为你还能拿着笔杆子做上几份卷子。
站在金字塔中部甚至以上的人,他们是不需要高考的。
那下面的人还能做什么?也很难说。
放弃也好,认命也好,哪怕拿了文凭出来找不到工作,任然为生活奔波也好。
其实最公平的事是在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