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孙策夺荆州
初平三年,曹操领兖州牧,后为镇东将军。荀彧则以司马身份随其征战。曹操东征陶谦,张邈、陈宫乘机在兖州反曹,暗中迎接吕布。时荀彧和寿张令程昱守鄄城,吕布到后,张邈派刘翊告诉荀彧:“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其军食。”众人疑惑,唯荀彧知其计,立即命令军队加强防,并急召东郡太守夏侯惇。而兖州诸城皆响应张邈,投靠吕布阵营。当时曹操率大军出征,留守的兵力很少,而且很多人都与张邈、陈宫勾结。夏侯惇到后,乘夜诛杀谋反者数十人,军心乃安。
豫州刺史郭贡受吕布煽动,率众数万来攻,军中甚惧。郭贡要求见荀彧,荀彧准备前往,夏侯惇等人说:“君,一州镇也,往必危,不可。”荀彧说:“贡与邈等,分非素结也,今来速,计必未定;及其未定说之,纵不为用,可使中立,若先疑之,彼将怒而成计。”荀彧出城会见郭贡,郭贡见荀彧毫无惧意,认为鄄城易守难攻,引兵而去。荀彧又与程昱定计,保全了范、东阿。卒全三城。不久,曹操回师濮阳击败了吕布。这次荀彧又一次救了曹操,保住了曹操的根基。如果曹操这次没有荀彧和程昱的死命保城,曹操可能会像刘备一样,落得个半生飘零的下场。…。
曹操击败侵入定陶的吕布军。又向驻军巨野的吕布部将发动攻击,吕布亲自援救,被曹操击败,撤退而走。曹操歼灭巨野守军,乘胜进驻乘氏。
此时,徐州牧陶谦已死,曹操获悉后,打算趁机夺取徐州,再回军消灭吕布。荀彧劝阻说:“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将军本以兖州首事,平山东之难,百姓无不归心悦服。且河、济,天下之要地也,今虽残坏,犹易以自保,是亦将军之关中、河内也,不可以不先定。今以破吕布,若分兵东击陈宫,宫必不敢西顾,以其闲勒兵收熟麦,约食畜谷,一举而布可破也。破布,然后南结扬州,共讨袁术,以临淮、泗。若舍布而东,多留兵则不足用,少留兵则民皆保城,不得樵采。布乘虚寇暴,民心益危,唯鄄城、范、卫可全,其余非己之有,是无兖州也。若徐州不定,将军当安所归乎?且陶谦虽死,徐州未易亡也。彼惩往年之败,将惧而结亲,相为表里。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将军攻之不拔,略之无获,不出十日,则十万之众未战而自困耳。前讨徐州,威罚实行,其子弟念父兄之耻,必人自为守,无降心,就能破之,尚不可有也。夫事固有弃此取彼者,以大易小可也,以安易危可也,权一时之势,不患本之不固可也。今三者莫利,愿将军熟虑之。”
曹操采纳荀彧的意见,放弃进攻徐州的企图。抓紧战机,收割熟麦,储存粮秣,积蓄实力。
孙策这才重视起此人,与鲁肃交谈,非常高兴。等在场宾客起身退出时,鲁肃也告辞而出。但不一会儿,鲁肃又被孙策悄悄领了回来,合榻对饮。孙策对鲁肃说:“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君既惠顾,何以佐之?”鲁肃答:“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荆州,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孙策更是喜不自禁,乃拜鲁肃为中郎将,于是又与张允合谋,攻入江夏,斩黄祖,告祭亡父孙坚。
黄祖乃是孙策杀父大仇,献帝初平三年时孙坚征荆州,击刘表。刘表遣黄祖迎敌于樊、邓之间。为孙坚所击破,追渡汉水,被围于襄阳;不久孙坚单马行岘山,为黄祖军士所射杀。自此之后,孙策便引以为耻,一心复仇。如今大仇得报,自然是喜不自禁,又收编了襄樊水师,声势浩大,于是与周瑜分兵两路,分别进击荆南、江陵。
…………………………………………………………………………………………………………………………………………………………………………
却说曹操得了襄樊,荆州各郡也分别送来了降书,很是踌躇满志,恰自这时,张允使者前来催粮,曹操见之。看了张允文书,不由大惊,对左右道:“吾竟忘了,襄樊水师并无粮秣,现在催粮为时已晚,张允必降孙策了。”
不久,曹操以少胜多,大败吕布,吕布连夜弃营撤往徐州。曹操乘胜攻取定陶城,并分别派出部队收复兖州各县,兖州遂平。此战的获胜,对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成就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荀彧功不可没。
建安元年,随曹操击败黄巾军。七月,汉献帝刘协在杨奉、董承等护卫下,从长安返回洛阳。在要不要奉迎天子建都许县的问题上,曹军内部发生了争执。多数人不同意迎接献帝,理由是“山东未平,韩暹、杨奉新将天子到洛阳,北连张杨,未可卒制”。
这一次曹操带来的是荀彧,荀彧亦是醒悟,沉眉不语。
荀彧乃是曹操的左膀右臂,其祖父是荀淑,为朗陵令,是东汉末年名士。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少有才名,故得免于讥议”。
南阳名士何颙见到荀彧后,大为惊异,称其为:“王佐才也。”永汉元年,荀彧举孝廉,任守宫令。九月,董卓废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十一月,董卓自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荀彧弃官归家。对父老说:“颍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但乡人多怀恋故土,不愿离去。
时冀州牧同郡韩馥派人接荀彧,却无人相随。荀彧只得独自将宗族迁至冀州避难。到冀州后,冀州已为袁绍所得,袁绍见荀彧来,待之为上宾。荀彧弟荀谌和同郡辛评、郭图都在袁绍手下。荀彧却见袁绍“终不能成大事”于是离袁绍而投曹操。曹操见荀彧来投,大悦,说:“吾之子房也。”
当时董卓威陵天下。曹操问计于荀彧,荀彧说:“卓暴虐已甚,必以乱终,无能为也。”后董卓派李傕等出关东,虏略各地,至颍川、陈留而归。荀彧乡人多数死于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