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论语雍也(1)
在本章中,孔子提出了“君子儒”和“小人儒”的区别,要求子夏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君大儒”是指地位高贵、通晓礼法,具有理想人格的人;“小人儒”则指地位低贱,不通礼仪,品格平庸的人。
【原文】
6.14 子游为武城①宰。子曰:“女得人焉尔②乎?”曰:“有澹台灭明③者,行不由径④,非公事,未尝至于偃⑤之室也。”
【注释】
①武城:鲁国的小城邑,在今山东费县境内。
②画:划定界限,停止前进。
【译文】
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您所讲的道,而是我的能力不够呀。”孔子说:“能力不够是到半路才停下来,现在你是自己给自己划了界限不想前进。”
【评析】
从本章里孔子与冉求师生二人的对话来看,冉求对于学习孔子所讲授的理论产生了畏难情绪,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非常吃力。但孔子认为,冉求并非能力的问题,而是他思想上的畏难情绪做怪,所以对他提出批评。
②焉尔乎:此三个字都是语助词。
③澹台灭明: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武城人,孔子弟子。
④径:小路,引申为邪路。
⑤偃:言偃,即子游,这是他自称其名。
【原文】
6.13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译文】
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
【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