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415章 应有之理

第415章 应有之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简单,直接看上一次科举结果就行。

往小了说,科举,可以让普罗大众更直观的知道:哪位老先生水平更高,门下弟子通过科举、成为官员的概率更大;

往大了说,其实也同样是通过科举,让天下人更直观的看清:哪家学派的学说,更容易受如今汉室青睐,学哪个学派的东西,更容易通过科举、成为官员。

对于那些有权有势,甚至都看不上科举的权贵来说,让儿子拜谁为师,即便是一件需要深思熟虑的事,但也不过是随便找个名士的事儿。

但对于上文中,意外继承了一笔遗产,并将其视为家族完成阶级跃迁之希望的‘你’而言,这次选择,将直接关乎到你们家族未来千百年的命运。

十几万钱,好歹也是达到‘中产之家’家产水平线的财富。

虽然无法培养出一个自幼吃好喝好,另外还得请人教导、打熬身体的武人,但培养出一个文人知识分子,总还是不在话下的。

你之所以有这个念头,也是因为你的大儿子,被村头老生称赞了一句:此子若从文,则必不复为黔首农户矣……

到这里,情况也就很明显了。

——继承遗产这种天降大礼包,你们家祖宗十八代,几乎不可能幸运到再碰上第二回。

——对于世人而言,谁通过了科举、谁没通过,或许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

但对于这个‘你’而言,过了,就是这辈子,乃至子子孙孙都有了。

每过,那就是一笔天降横财打水漂,家族翻生无望,别说是世世代代为农,从土里刨食了——三五代人之内,能别阶级滑落成佃农乃至奴隶,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

而刘荣的科举,就是抓住了这个关键。

这十几万钱怎么用、是否用到了刀刃上,将直接决定你们家族是就此完成阶级跃迁,还是把这天降大礼包拿去打了水漂。

那么,你会作何抉择?

这是完全不用考虑的是——哪位老先生曾培养过更多官员、哪位老先生的学生做官做的更大,你就会带着你的儿子,去找这位‘考公专家’拜师。

而科举,就等于是为原本模糊、常人无法明确判断的‘这位老先生是否能培养出官员’这一疑问,给出了明确的判断标准体系。

判断一位老先生培养官员的能力、门下弟子‘考公上岸’的比例和成功率?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