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这个问题,我不是说了,会上不谈了。”郑达理不快地说,“什么事和什么事要分开。子女犯错误问题,我昨天个别谈话时,已经批评了老顾同志和耀祖同志。”
“你们欢迎的规模是不是搞得大了些?”郑达理看着人群问。
“什么个人情绪啊?”郑达理问。
李向南走上前一步,冷静地看着人群,“扣了几十个人工资,为什么就你们七八个人来借钱?”
小胡在郑达理的注视下,目光在眼镜片后面闪烁了一下,“李向南一来古陵,就严肃处理了干部子弟走私问题。这涉及到冯耀祖,还有……顾书记的孩子。”
郑达理略皱了一下眉,他转头看了李向南一眼。
顾荣垂着眼抽烟,冷冷地沉默着。
一片静默。郑达理对李向南的态度,人们都清楚地看到了。
“我们不是有困难,是有意见。”人群中有人高声说道。
“好,谁接着谈?”郑达理说。
“是分五个月扣你们一个月的工资,你们有什么困难?”李向南又问。
小胡下了下决心,说道:“我说两句。”
“什么县委决定?我们问过顾县长,问过冯耀祖,其他常委都不知道。还不是李书记一个人的决定。”
“小胡,这个问题今天会上不要谈了。”郑达理说道,“子女犯错误,家长有教育不严的责任。但孩子成年了,问题再大,由他们自己负责。这些,由法律系统去解决。今天会上我们只谈谈常委的工作。作为家长的教训,老顾同志,耀祖同志,倒确实应该好好总结总结。”
“既然县委已经做出处理决定,一般不能随便推翻。”郑达理说。
“我觉得这不只是个家长的教训问题。”小胡固执地说。
“大了些,我们自己把酒菜钱出了,不走公款报销还不行?好比我们自己聚餐一下。”
人群目光闪烁着。
郑达理和人们对他投去注视的目光。
“借钱为什么不在局里借?”
“我认为,我们看问题必须客观。”他咬着下嘴唇停顿了一下,心情有些紧张地扶了扶眼镜,“冯耀祖同志说他谈问题是客观的,但我认为不是。他对李向南同志的态度从一开始就掺入了个人的情绪。”
“他们生活不像我们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