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那上面有几篇像样的反映农村的小说?城里的人一看,觉得还挺农村味,真正在农村呆的人一看,味就不对。你从古陵一下车,在县城街上一走,看着这两边的土山村堡,风一吹来,立刻就闻到一股黄河流域农村的味道。再到村里跑跑,掏钱打上一斤白酒,和农民坐在炕上聊聊,喝一碗小米稀饭,就知道农村味是怎么回事啦。”
“大爷,这会儿去集上称点麦子、小米、玉米,您知道价吗?”
“看什么,结婚?”
“这个算法稍有些复杂,有时间我给你细讲。”
“我才不偏激呢,你看——”他们走的是火车站通往县城的一条土马路,两边拉开着间距的是城关公社、农机修配厂、农林局、畜牧局等半开不关的大门,一个个漆色模糊的木牌无精打采地拉着还没睡醒的长脸。一个土院墙的大门上贴着两个斗大的喜字,那是一家住宅。门口进出着喜庆的人们,东喊西吆喝地张罗着,院子里冒起着腾腾蒸气,五六个孩子在街上劈劈啪啪放鞭炮。
“那我去集市上核对一下。”
“你思想够偏激的。”李向南颇感有趣。
“勤苦耐劳,喜庆豁达。”
“知道。”
“好一个比喻!”李向南不禁赞叹起这个姑娘的艺术气质来,“这到底是什么性格啊? ”
“这结合着就能推算出,现在古陵粮食集市上,麦子三角八一斤,玉米一角四一斤,高粱一角三一斤,小米三角钱一斤。”
“一双长满干皮粗茧和裂纹的大手,一手慢慢搓着一把黄土,一手高兴地捏着把唢呐。 ”
“不用,你问问这卖豆腐老头,他肯定知道。”
“那当然。哼,那些作家成天喊着写农民,我看他们对农民就一点真情实感都没有,连语言都不对劲。酸不溜溜,装得挺土气,其实都是从他们抽过滤嘴烟的嘴里说出来的。”
小莉走到卖豆腐的老汉面前,问道:“大爷,您是哪个村的?”
好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姑娘!李向南心中宽厚地笑了笑,问:“你经常去农村跑?”
“我宋庄的。”
“你是不是打听过?”
“什么性格?”
“不,我这是算出来的。”
“是。你一看就能感到中国农民的性格。”
“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