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名还是成事
塑造成什么呢?
成名还是成事——生活莫过于不断选择。
它静静存在,像洁白无瑕、未经雕刻的大理石,等待被塑造……
<a href="#noteref_1">[1]</a>斯多葛学派:倡导禁欲主义的哲学学派代表。伊壁鸠鲁学派:倡导享乐主义的哲学学派代表。(除特别说明外,本书注释均为译者注)
在形成时期,灵魂不因与世界的抗争而损毁。
然而,他针对机动作战所提出的理论在现代武装力量的几乎每个分支中都得到了实际应用,不仅在他生前,而且在他身后。重新定义现代军事飞机的F-15和F-16两架战斗机就是他主持研制的。他最初的身份是一名作战顾问,通过军事简报教育、指导了整整一代的伟大军事思想家,而这件事也被传为美谈。通过一系列与国防部长面对面的密会讨论,他关于沙漠盾牌行动作战计划所提出的见解得到了充分认可。经由他指导、庇护、教育、启发的学生日后都成为了他改变军事规则的得力助手。
换句话说,这个选择让一切变得更难,因为你从此不管做什么,都仿佛有所妥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一个普通人没听说过约翰·伯伊德的名字,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他没有出过书,只写过一篇学术论文。关于他的所有记录资料里,只有几盘录像带留存下来。新闻媒体上也鲜少提到他的名字。尽管为政府卖力工作了三十年,也取得了赫赫功绩,但直到最后他也只是个空军上校。
我们都说,迟做总比不做好。但扪心自问的时刻,来得越早越好。
他堪称真正伟大的战斗机飞行员,但在教育和思想领域却有更高的造诣。结束了朝鲜的任务之后,他成为内利斯空军基地战斗机武器学校的指挥教官。人们都叫他“四十秒伯伊德”,因为他能从任何位置、任何角度,在四十秒之内把任何敌军的战机打下来。几年后,他低调进入五角大楼(美国国防部办公大楼)工作,这也是他伟大工作的真正开端。
<a href="#noteref_2">[2]</a>成吉思约翰(Genghis John):伯伊德的军中昵称,改编自伟大军事家“成吉思汗”的英文名称Genghis Khan。
孙子和克劳塞维茨之后,再没有人像伯伊德一样对战术发展做出如此巨大的贡献。他从来不把任何挫折或敌人放在眼里,心里认定了一件事就一定要做成,这股倔强劲儿让他有了“成吉思约翰”<sup><a id="noteref_2" href="#footnote_2">[2]</a></sup>的称号。正因为这样,他的生活如苦行僧般清苦,所以一提到他,大家先想到的是那个“地窖里的上校”。告别人世之际,抽屉里有几千美元没有兑现的支票,这是一些军械商塞给他的,在他眼里这些财产无异于受贿所得,都是不义之财。他的军衔止于上校,这并非他执意不肯晋升,而是因为屡屡受到阻挠。他被遗忘了,这是历史对一位实干家的亏欠。
说到现代战争中最具影响力的策略家、军事家之一,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过他的名字:约翰·伯伊德。
下一次,当你自信于享有的特权,或将“美国梦”等同于“名望”时,不妨想一想:流连在声名中,何谈成就事业?
——奥利森·斯韦特·马登
下一次,当你面对选择的时候不妨想一想:我真的需要这么做吗?也许只是自我在作祟?当我事后回望,这一切依然值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