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下终止线
自我,把我们热爱的一切赶尽杀绝。有时候,就连我们本身也不放过。
仿佛身处一间屋子,四面墙壁正缓缓朝你压来;仿佛遭到背叛,或一生的成就都被人偷走。这绝不是理智、乐观的情绪,也无法带你去到理智、乐观的彼岸。
美国开国元勋之一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英雄一世,却以悲剧谢幕。这样一个角色对待失败竟自有明知之见(要是他在最后那场决斗中能记起自己曾经的忠告就好了)。“言行需坚忍而有风度,”他给一位因自身原因陷入财政和法律问题的朋友写信道,“即使不能从困境中合理解脱,也不要越陷越深。要有勇气画下句号啊。”
问题在于,一旦工作成为自身价值的衡量标准,任何挫折都可能成为人生失败的证据。这是对责任的恐惧,对承认我们也许做错了的恐惧,这就是沉没成本谬误。一次的打击往往引发放肆挥霍和自甘堕落,所以结局的恶化一发而不可收拾。
画下句号并不意味着放弃所有。最后受伤的永远是那个不敢叫停或在该退役的时候不愿停战的拳击手。真的是这样。你要学会把目光放得更远,把眼界扩得更大。
并不是所有成功人士都能做到这些。尤其是刚从高处坠落,摔得皮开肉绽的时候。
这样一想,乔布斯对被辞退一事的反应也就可以理解了。他大哭大闹,拼命反抗,冲动之下甚至卖掉所有在苹果的股权,发誓再也不回去了。但之后他买下一家新公司,把全部精力都扑在了上面,试着从过去问题的根源,即管理失误中最大程度地吸取教训。再后来,他又建立了一家公司,名为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史蒂芬·乔布斯是出了名的自我主义者,连车都要停在残疾人专用车位上——只因为他有那个权力。然而在巨大挫折的洗礼后,他所选择的处理方式却让众人大跌眼镜:一面对那些自视甚高的首席执行官俯首称臣,另一面努力工作直到再次证明自己,并顺利解决那些最初使公司陷入窘境的严重问题。
再来看看AA品牌的创始人多夫·查尼吧。亏损将近3亿美元,陷入无数丑闻之后,AA给了他两个选择:辞去首席执行官的位子,担任公司创意指导(薪水更多),或直接被开除。他哪个也没选,反倒走上一条不归路。
就拿史蒂芬·乔布斯来举例吧。当初之所以被苹果公司辞退,责任百分之百全在他自己。即使鉴于他日后的成功,苹果公司这一决定似乎是领导力不善的结果,但实际上乔布斯在年轻时非常自我,行事任性,让人无法管理。如果你是苹果的首席执行官约翰·斯卡利,裁掉那样的乔布斯也是理所应当的决定。
他先向法院提出申诉,以在公司的全部股权为赌注,想借一笔对冲基金完成对原公司的恶意收购。他一再坚持让其他人来调查自己以证明清白。调查如愿进行,却发现他并不清白:生活隐私铺满报纸头版,种种令人尴尬的细节公布于众;他亲自挑选的辩护律师正是因性骚扰和财务违规起诉过他五六次的那个人。不久前,查尼还怪罪这个人把他拉下台,假惺惺地向人家发了律师函。可现在这对宿敌竟然成了战友。
我们不顾一切地冒险,再不可控制地搞砸一切。
但自我当道,谁又能做到这点呢?
人人都会犯错。创建一家自以为可以妥善管理的企业,制定一个目标宏伟远大却不免浮夸的目标。这些不过是人之常情,创业者、企业家甚至任何一个有创新精神的人都难免如此。
这不是一条通往成功的坦荡大道啊。
AA公司为了打官司,不得已花了一千多万美元的冤枉钱。AA申请了对查尼的限制令。服装销量急剧下滑。最后不得不裁掉一批工人,辞退不少老员工——他们恰恰是公司里最需要保护的人——只为能勉勉强强维持下去,可一年后还是破产了。查尼在这起官司里也赔得分文不剩。
你见识过也经历过。你不顾一切想要保护的,也正在一点点亲手毁掉。
雅典那位臭名昭著的政治家亚西比德将军也有相同的经历。在伯罗奔尼撒战役里,他起先热血满怀,为雅典国英勇出战。没过多久却因为一起莫须有的醉酒之罪投奔敌国斯巴达。再后来,斯巴达也待不下去了,就又跑到波斯帝国寻求援助——波斯帝国是雅典和斯巴达共同的敌人。最终,重回雅典的他撺掇军队攻下西西里,结果却被打得落花流水。
自我在问:为什么偏偏是我?该怎么才能向其他人证明我像他们想象的一样优秀?这种不敢将哪怕最小的弱点暴露于人的心理就是动物性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