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十三章 军向虞乡敌情变

第十三章 军向虞乡敌情变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沿着涑水,半日行了三四十里,前望之,一片浩瀚大湖。东西二十里、南北四五里。初夏的凉风吹拂其上,波光粼粼,湖之四面,垂柳郁郁,湖畔芦苇摇曳,偶有水鸟掠过,增添几分生机。屈突通随从李善道马侧,与李善道介绍:“大王,此即伍姓湖也。”

这伍姓湖,是河东道地界最大的淡水湖,又名张扬池。

名所以得,系因舜帝后裔的五大姓氏,虞、姚、陈、胡、田居於湖边之故。“舜生於姚墟,耕於历山”,此姚墟即在今之虞乡、蒲坂境内,历山也位处於此,山侧土崖至今犹存“舜井”,深丈许,水清冽如醴;后舜建都则是在蒲坂。因是,伍姓湖边,早前颇多舜之苗裔环居。

李善道略驻马眺望,见这湖面宽阔,南与涑水相接,其外良田沃野,耕垄连绵,望之不尽,唯现下多只空余蒿草,荒废已久,不觉叹道:“左枕盐池,右怀伍姓湖,涑水贯郡而过,中条屹立於间,大河滚滚,绕其西、南,此真天府之地!无怪富甲海内。惜乎,兵灾之害!”

——时下地图,左为东,右为西,因李善道称“左枕盐池”云云。

捷报呈到李善道军中。

看罢捷报,李善道大喜,顾与屈突通、王须达、高曦、高延霸、萧裕等将笑道:“一胜而又再胜,王君廓有用兵之能!姜宝谊、李仲文已被阻在虞乡,传令三军疾进,务使其不得退走!”

高延霸奋身叱声,请令说道:“换以小奴,姜、李这俩贼厮,也叫他过不了虞乡!大王,一闻我军杀到,姜、李必会北撤桑泉、汾阴,小奴敢请令,引本营兵抄向桑泉,以断姜李退路。”

“延霸此虑,倒有道理,然抄断姜、李退路之任,不需你往。”李善道顾视诸将,挑出一人,乃是王须达,令道,“三郎,你引你本部兵,转往西北,限期今天夜间,赶到桑泉,择地驻防。桑泉守卒,你勿理会;姜、李两部唐军若往桑泉撤退,你便阻之。”

却此战之要点,是“调独孤怀恩部往援姜宝谊、李仲文,先歼灭独孤怀恩部”,故而亦即,此战的主要作战目标是独孤怀恩部,不是姜宝谊、李仲文两部,因高延霸这等的猛将,就不能调他去桑泉,扼姜、李的退路,得把他留在主力军中,以备用之进战。

屈突通说道:“四海生民,久苦兵灾。大王英明,此取河东,必获克胜。以大王之仁德,不仅可得其土,生民亦可重得新生。臣久在河东,知河东民情,河东且多劲勇,取而抚之,足为精兵。届时,民心归附,兵强马壮,大王挟两河之力,关中、中原不足取也,天下可定!”

“我所起兵,非为我一家一姓,正是为解天下生民之苦。公之此言,正合我心!”李善道慨叹再三,摸着短髭,与左右从将、从吏,从容地说道,“知我者,非屈突公莫属!”

屈突通自降李善道以来,他的“忠臣”人设,再次发光发热,对待李善道,俨如昔日对待隋室一般忠心耿耿,无论众前,抑或私下,言行举止,悉以忠诚为本,凡有军议、或李善道向他询问何事的时候,无不秉忠直言,尽力竭智,丝毫无有隐瞒。他在李善道军中的地位,也因此越来越得重要。如今,他虽尚未曾独立领兵,然已是隐隐可与魏征的地位相比了。

人吃百样米,生性不同。

立身处世的为人风格亦就不同。

王须达接令。

时已上午,夜间就得到达桑泉,李善道主力现藏伏的位置,距桑泉近百里远,事不宜迟,他当即出帐,便点齐本部,只携了三日粮,轻装而出,改向西北,急赶往桑泉择地驻防去也。

伏兵的所在是猗氏城西的河谷。

由此往桑泉,近百里远;往虞乡,稍微远一点,百余里远。

待王须达部出行以后,高延霸、高曦、萧裕等各营兵马相继也拔营起行。河谷潮湿,在这里待了两天,李善道禁止将士随意出外,将士们已是湿不可耐,这一启程,尽是精神抖擞。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