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故宫六百年风云史 > 九次落榜

九次落榜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文震孟一生的功成既源于家庭良好的文化环境,更源于自身坚韧不拔的性格。《明史》评价文震孟说:“刚方贞介,有古大臣风。”(他正直忠诚,体现了古代文臣的优良风范。)

第七次,落榜;第八次,落榜;第九次,落榜!文震孟为排解胸中郁闷,游香山卧佛寺,体味《孟子》的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当年他的曾祖文徵明参加应天乡试,七试不中,后来终于考中,他决心向曾祖学习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要百折不挠,要愈挫愈奋!继续积极准备,参加第十次科考。

文震孟的曾祖文徵明(1470—1559)小时候并不聪慧,但肯于用功学习。后来,他和祝允明、唐寅、徐祯卿齐名,被誉为“吴中四才子”。他家结交的都是当代文人名流,正像刘禹锡《陋室铭》所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浓郁的文化氛围是文家的第一个家风特点。

天启二年(1622年),文震孟第十次参加科举考试,金殿钦点,高中状元,时年四十九岁。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终于得到回报。

文家祖上知名度最高的是文徵明,史料记载也多,此处重点说一下。

文震孟考中状元之后,授修撰,入翰林,任侍讲,就是给皇帝讲课。

文震孟(1574—1636),长洲(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出身于名门之家。他的高祖文林做过温州知府,是位清官,文学家吴宽、书法家李应祯、画家沈周都是文林的朋友。文林死后缺钱丧葬,吏民凑钱,帮助办理丧事,当时文林的儿子,也就是文震孟的曾祖文徵明,只有十六岁,婉言谢绝。于是,官民修建“却金亭”,纪念他谢绝千金捐款这件事。

当时魏忠贤专权,斥逐忠臣。文震孟气愤,上了一道《勤政讲学疏》,说:“大小臣工都因循守旧,粉饰太平,官员上朝,就像演戏的傀儡登场,这将使祖宗天下逐渐被消减。”魏忠贤乘天启帝看戏的时候,指着奏疏中“傀儡登场”四个字,诬陷说文震孟把皇帝比成傀儡,不杀无以示天下。天启皇帝点头,于是传旨,廷杖文震孟八十。首辅叶向高、次辅韩 力争,言官也上章疏救,为他求情。于是,文震孟被降级外调,又被斥为民。文震孟敢讲真话,时称“真讲官”。

大家都知道,科举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会试和殿试。本讲介绍一位有着科举考试传奇经历的人,他就是十次考进士、九次落榜,直到第十次才高中状元的文震孟。

崇祯元年(1628年),惩治阉党,起用正人,召文震孟入朝,还是做侍读,给皇帝讲课。文震孟态度严正,不畏邪恶,敢于耿直规劝,营救大臣。崇祯皇帝提拔他为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司礼太监曹化淳让人传话给文震孟,表示敬意,但他就是不与太监往来。结果他做大学士仅三个月,就遭小人暗算,被免官回乡,不久死去,年六十三岁。

——锲而不舍的文震孟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