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号大清
三贝勒莽古尔泰是皇太极的五兄,有勇无谋,生性鲁莽,这种人,可做统兵大将,但没有条件争夺大位。
有人觉得,皇太极出身帝王之家,子承父业、嗣承汗位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其实不然。皇太极虽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但他继承大位,历程复杂,因为他有六个不利条件。
第六,母未封后。他的母亲孟古哲哲生前只是努尔哈赤的福晋,也就是妾,并没有做大福晋,就是没有皇后的名分。皇太极既不是长子,又不是嫡子。
第五,没有同胞,也就是没有同父同母的兄弟。皇太极的兄长褚英与代善是一母同胞;他的五兄莽古尔泰有胞弟德格类、胞妹莽古济格格;他的十四弟多尔衮既有胞兄阿济格,又有胞弟多铎。皇太极却颇为孤单,没有同母兄弟拥戴他。
这六个不利因素,使皇太极养成重要的品格:一是自立——既然失去一些依靠,只有靠自己励志奋斗;二是协调——他为了生存和发展,便要协和上下左右关系,争取同情者和支持者;三是心计——在家庭兄弟、内外群臣复杂关系的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四是奋争——学文习武,多立战功,在父汗、兄弟和群臣中树立威信。
第四,排行居中。皇太极兄弟十六人,还有两个堂兄弟——阿敏和济尔哈朗,他既不居长,也不居幼。按照满洲习俗,居长荣立军功,居幼则受到优待。皇太极却是两边好处都沾不到。
皇太极二十岁随父征战,不久就成为主旗贝勒,参与国家机务,二十四岁就位列四大贝勒之一。真正让他脱颖而出的机会,是争夺汗位。
第三,外公仇家。皇太极外公家叶赫部与建州部为敌。叶赫贝勒布寨曾纠合九部联军进攻建州,结果兵败。努尔哈赤下令将布寨尸体劈为两半,一半归还叶赫,一半留在建州。从此,叶赫与建州结下不共戴天之仇。这里解释一下,什么是贝勒。贝勒是清朝皇室的爵位之一。清朝皇室爵位有十二级,从高到低这样排列: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其中,贝勒是第三等级的爵位。
努尔哈赤身后的大位由谁来继承?努尔哈赤生前既没有立太子,也没有留遗嘱,而是宣布由八大贝勒推举新汗和废黜大汗。努尔哈赤死后尸骨未寒,汗位之争非常惨烈。当时诸贝勒中以四大贝勒——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的权势最大、地位最高,还有多尔衮和多铎。皇太极在四大贝勒中,座次和年齿均列第四,为何能登上大位?
第二,父亲太忙。皇太极幼年生活有着极大困难,父亲努尔哈赤内忧外患,强敌四逼,根本没有时间照顾他。
二贝勒阿敏是皇太极的堂兄,其父舒尔哈齐获罪被圈禁而死,自己也犯下大过,自然没有资格也没有条件争夺大位继承权。
第一,幼年丧母。皇太极的母亲叶赫那拉氏孟古哲哲,十四岁嫁给三十岁的努尔哈赤。皇太极十二岁时丧母,失去母亲的呵护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