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入主
清朝迁都燕京是一项重大决策。历史上,中国大一统王朝的新政权都要抛弃旧王朝都城与宫殿,商、周、秦、汉、隋、唐、宋、元、明,清朝之前,所有大一统王朝兴国之君,宸居前朝宫殿,没有先例。然而,多尔衮却一反历代大一统王朝对前朝宫殿焚、毁、拆、弃的做法,对故明燕京紫禁城宫殿下令加以保护、修缮和利用。顺治帝入主紫禁城后,对故明三大殿进行修缮。顺治二年(1645年),将修建后的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依次改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为什么选择定都北京?
清朝定都北京后,开始了二百六十八年的统治。
多尔衮坚决主张迁都北京。他向顺治皇帝上奏,说了三个意思。
明崇祯十七年即清顺治元年(1644年),历史上演了富有戏剧性的一幕。大明、大清、大顺三方的角斗白热化,大顺先覆灭大明,大清又覆灭大顺,最后大清胜出。
第一,燕京地区西面是太行山,东面是渤海,南面是中原大地,西北是蒙古大漠,北面是燕山,形势险要,辽、金、元时都是帝都,明朝也在这里建都,有宫殿坛庙。
所以,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难解难读的朝代:一方面,从历史纵向坐标来看,它经文纬武,寰宇一统,创造过“康熙盛世”的辉煌;另一方面,从历史横向坐标来看,它同列强的差距愈拉愈大,蒙受了丧权辱国的耻辱。
第二,国都设在北京,位置居中,各地朝贡,四通八达,道里均匀。
历史车轮转动了近二百年后,出现了一个谁也没有想到的变局:强盛的大英帝国以坚船利炮打开了大清帝国的国门,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地赔款——曾经盛极一时的大清帝国,逐渐变成了任西方列强宰割的羔羊。
第三,天下人都希望把都城设在北京,这样四面八方和平、安定、幸福的局面就可以得到保障。
这两个重要历史事件时间只差五年,但两个事件的后果不同:崇祯帝上吊后,清军打败李自成军,清朝取代明朝,中国历史仍沿着封建体制路线运行。而查理一世被议会处死后,英国历史几经曲折,沿着资本主义路线运行。
多尔衮的意见得到大部分八旗诸王、贝勒的赞成,奏报顺治帝,也获得同意。同年十月初一,顺治帝因皇极殿(今太和殿)被李自成焚毁,便在皇极门(今太和门)举行大典,颁诏天下,定鼎燕京(北京)。
17世纪40年代,世界上发生了两件看起来相似而又性质不同的历史事件:清顺治元年三月十九日(1644年4月25日),中国北京城被李自成军队攻破,明崇祯帝在煤山(今景山)披头散发、赤着脚,吊在树上自杀身亡;清顺治五年十二月十八日(1649年1月30日),英格兰伦敦的上千名市民走向白厅广场,目睹了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查理一世身首异处,悲惨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