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所谓大学 > 第四章

第四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宋振兴看一眼表,然后想想说,等级不要分那么多,最多分为三级,我和你们划一个等级。别的事,你看着办。

事情终于还是按他的想法办了,而且把一切权力都交给了他,这让胡增泉很是高兴。本来他还要说说升任副校长的事,但话到嘴边还是说不出口。犹豫半天,还是觉得像宋校长这样思想守旧的人,如果亲自说,说不定人家还对你有看法。不如找个人,让别人敲敲边鼓探探口气。但不管怎么说,今天股份制的事,宋校长还是满意的,虽然听起来好像宋校长不感兴趣,但没有不需要钱的人,不是说宋校长要钱有多大的用处,而是钱在某种程度上能体现一个人的成就和价值。胡增泉有个预感,宋校长以后得了股得了钱,肯定比现在还要高兴。宋校长高兴,对他的印象就会更好,副校长的推荐,就对他更加有利。这样一想,胡增泉又觉得推荐副校长的事没必要再找宋校长明说。宋校长也是聪明人,他如此巴结他死心塌地为他服务,他需要什么他不会不知道。心知肚明的事,何必要去说穿呢。

出了宋校长办公室,胡增泉才想起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没说。他不由得懊恼地在自己的脑袋上拍一掌。最近的记忆力是越来越差了,许多时候丢三落四,想好的事情有时就忘了。这样不行。再急忙返回宋校长的办公室,胡增泉说,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我倒忘了。你说要把肉食品加工厂和蔬菜综合加工厂合起来管理,我也觉得这样最好,必须得这样做。但两个厂合起来管理后,就得有一个强有力的管理班子。对班子的人选,我也初步考虑了一下。我觉得由你来挂帅当总经理,我算一个副总经理,还得一个懂业务会管理的人负责具体的工作。我想来想去,觉得食品科学系的马长有倒能胜任这个工作。马长有你可能不大了解,这个人特别能钻研,这些年研究了许多国内外食品生产方面的资料,发表了二十几篇论文,对食品加工生产管理都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见解。我觉得让他当总工程师兼副总经理,主要负责研究和技术方面的事情,把生产工艺和技术改进等方面的工作抓一抓,因为我们的工厂必须靠科技来盈利,必须得有人带头刻苦钻研,然后才能不断有新产品上市。

对马长有,宋振兴还是了解的,虽然没具体打过交道,但他听说过马长有的不少趣闻轶事,也知道这个人刻苦钻研同时善良耿直。宋振兴表示同意。但他说,我当总经理不行,主要是没时间。你看这样好不好,总经理让经贸系的叶天闻来当。因为咱们厂的技术和工艺是先进的,暂时还不急于更新技术,但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和任务就是开拓市场。只有有了市场,工厂才能生产生存。叶天闻这些年研究的就是市场经济,很有一套办法,而且当了这么多年的系主任,管理方面也是难得的人才。

宋振兴的话让胡增泉既意外又吃惊,他万万没想到宋振兴会提出让叶天闻出任总经理。按他的想法,宋振兴挂个总经理的名,实际工作就由他来负责。但他有科研处长和校长助理这两个行政职务,再具体负责没有时间宋振兴也会反对,所以他才提议让马长有担任工程师兼副总。让马长有担任副总,马长有当然就会听他的,实际的权力还在他的手里,马长有只能是他的助手。如果让叶天闻当总经理,一切就彻底地发生了变化,别说他这个副总经理要听人家的,凭叶天闻的精明干练,即使给他一个平级的党委书记,他也无法和叶天闻抗衡。他不知宋振兴为什么要这样。难道是对他已经不再信任?难道宋振兴和叶天闻有特殊关系?这些都不得而知。但叶天闻只是个系主任,连校党委委员都不是,怎么能让他这个校长助理党委委员给叶天闻当副手?难道是宋振兴一时没考虑这些?如果是宋振兴考虑不周,事情还有挽回的余地。如何提醒宋校长,胡增泉一时想不到既委婉又清楚的话语。但事关命运,不说不行。可是越急,越想不出得体的话。只好直说。胡增泉涨红了脸说,叶天闻只是个系主任,能力和威信都还差一点。我觉得总经理必须让威信很高的人担任才合适,像我这样的都不行,叶天闻就更成问题。我觉得还是你当总经理最好,一是有号召力,二是也有利于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工厂经营并不容易,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协调不起来,乱七八糟的,亏损了那就麻烦了。

经过几天的斟酌,方案还是只能写个大概。还必须再和宋校长商量商量。问题的根本就是股份制,然后明确到具体谁占多少股。因为涉及到个人的核心利益,这样的事做起来当然很难。

胡增泉往宋校长的办公室跑了几趟,宋校长都没有空谈。等到快下班,宋校长才打来电话,要他过去商量。

农副产品深加工系列研究课题已经结束三年了,研究过后,留下了一个肉食品加工厂和一个蔬菜综合加工厂。两个实验加工厂的生产规模不算小,目前的产值已经有六千多万,仅固定资产,也有三千多万,远远超过了当初拨给的一千三百万的科研经费。也就是说,工厂已经由原来的科研实验转变为生产经营。这么大的生产厂,当然应该有一整套科学的管理和经营体系。宋校长早就让胡增泉拿一个详细的方案出来,但胡增泉提出的股份制,还是让宋振兴校长有点吃不准。问题的关键是这些厂是由国家下拨的科研经费建成的,申请这个研究项目和经费时,上面就明确写明研究成果和财产的所有权归国家。国家拨款建成的工厂却要给个人分股份,是不是私分国有财产,这必须要搞得清清楚楚。胡增泉说,我查阅了许多资料,也向相关法律界的朋友做了咨询,他们说按目前国有企业的管理规定,只要能使国有企业保值增值,股份制承包制等许多形式都是可以的。现在许多国有企业也改成了股份制。另一方面,不改股份制,责权利等都不够明确,经营就没有活力,工厂也难以快速发展。

道理可能是对的。宋振兴深思一阵,问打算怎么分股。胡增泉说,当年国家总共给了我们一千三百万科研经费,这一千三百万虽然有很大一部分支付了劳务等费用,我们还是假设这一千三百万都买成了工厂的固定设备。那么工厂的国有资产就是一千三百万元。但目前的固定资产扩大到了三千多万,这其中的增值部分就是我们的劳动创造的,应该归我们全体参与劳动的人员所有。但我还是觉得再拿出七百万划分到国有资产里面,然后把三千万固定资产分为三万股,这样国家应该占两万股,个人占一万股。国家股归学校所有,个人股分给个人。这样划分了,以后就按这个股份来共同分摊责任和利润。

宋振兴说,但我总是有点担心,明明是国家出钱建的厂,我们却要分股份,如果拿了钱,心里肯定不踏实。

宋振兴说,这些我都考虑了,也征求了叶天闻的意见,他很有信心,也很有想法,各方面我都觉得很合适。

竟然是考虑成熟的意见。竟然没考虑他的地位。看来宋振兴是铁了心不当这个总经理,铁了心只吃肉不杀生,只拿股份不沾手工厂了。你铁了心不沾工厂也罢,但为什么要让叶天闻来当总经理。胡增泉几乎要失控。一股说不清哪里来的气体,鼓动得他胸腔急剧地不停起伏。他知道这不行只好站起身,然后假借给宋校长倒水,努力控制半天,才控制住了自己。将水放到宋校长的桌上,胡增泉还是悲哀失声地说,那么我怎么办,如果他当总经理,我是不是还要给他当副职。

这事还真让宋振兴为难,他也不忍心再看胡增泉极度失望极度悲伤的脸。但他还是觉得不好让步,也不能让步。宋振兴和气地问胡增泉,你说怎么办。胡增泉一时无法回答,但胸中的气又不打一处来。这个农副产品加工研究项目,从策划到申请,都是他一手操作的,申请到手后,又是他组织实施的,宋振兴虽然是主持人,但具体的工作,他什么都没干。老实说,建起这两个厂到两个厂有今天这样的规模,这里面倾注了他的多少心血。现在树栽好了,桃子结出来了,从没参与过这个项目的人不但要来摘取桃子,而且连桃树也要归于人家。这是哪家的道理!卸磨杀驴,也不能这么残忍。胡增泉想奋力抗争,但马上意识到这是下策。这样做得罪了宋振兴,搞僵了关系,不但工厂的事挽不回来,连校长助理的乌纱帽也得丢掉。能不能有个变通的办法。比如再设个平级的机构,比如再设个党委书记。不合适。比如再设个董事长。好主意。胡增泉努力换了平静的口气,说,宋校长,老实说,这两个厂,应该说是我一手拉扯大的,这些年和工厂一起摸爬滚打,我和工厂已经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这两个厂,就像是我的两个子女,让我离开这两个厂,我真的很难受。宋校长,你看这样行不行。因为经营工厂涉及到非常复杂繁忙的事务,也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所以必须得有一个好的管理机制。按现代股份制企业管理的经验,一般还要设一个董事长,以此来代表股东,来维护股东的利益,同时也对经理实行监督。你如果认为需要一个董事会,就设立一个董事长,如果觉得我合适,我就自荐当这个董事长。

设立董事会也是应该的,但从胡增泉的口气里,不难听出对人事安排的不满和想把工厂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强烈愿望。对胡增泉这个人,他一直觉得是个干行政的好料,也是一个实干家,但让他感到不舒服的是,胡增泉的欲望太强太多,有时还有点霸道和独断专行。欲望太强容易自私,独断专行容易自以为是办错事情。宋振兴说,本来我是想让你当总经理的,但你兼了那么多的职务,理想也在行政事业上,就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上。办企业不容易,不投入极大的精力,根本不可能办好。所以说,总经理这个位子不是个官职,而是个一心一意去挣钱的当家人,是个商人,也是个苦差事。你现在提出设董事长,这我倒同意。董事长不需要对企业进行具体谋划,但对企业实行监督,确实不错,你当这个董事长也很合适。

胡增泉笑着说,宋校长和我一样,思想还是一时从旧观念中转变不过来。国家是出了钱,但这钱通过我们让它增了值,增值的部分,就是我们的劳动成果,我们理应分享,但我们没有独享,而是把国家的投资也算成股,按股分成。我觉得这样就很科学很公平,这样既能使国家的投资增值,也照顾到了各方面的利益,又让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然后对整个社会作出贡献。这样的好事,也符合实事求是,也符合三个有利于。

宋振兴不住地点头,胡增泉明白这是对他的话表示赞同。胡增泉觉得没必要再做解释再说什么。但宋振兴还是担心地说,我们都是国家干部,再拿一份股份,你还要查一查,看这样合适不合适,有没有法律或者政策的依据。

胡增泉明白了,他觉得宋校长也是想搞股份制的,就是心里不踏实,怕违反了规定或者不合法弄成贪污什么的。胡增泉说,我早就查过了,上面有这方面的政策,允许企事业单位的科研人员兼职办企业。你是科学家,虽然是校长,也是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从哪方面说,都允许你兼第二职业。我认识一位院士,人家在三四个科研项目上兼职,也兼了几个大学的名誉教授,一年拿的报酬,最少也有一百多万。

宋振兴说,既然是这样,那么就按你的想法去办。胡增泉又请示个人的股份具体怎么分,问宋振兴有没有个大概的设想。宋振兴说,这个权力也归你,由你去办,到时列个表给我看看就行。

胡增泉拿出一张表,说,我想了个大概的方案,就是把我们这些参与者按不同情况分成四个等级。你是这个科研项目的主持人,你下来就是我们几个第二主持人,然后是现在厂里的厂长,再后就是工厂的主要管理者。至于级差拉多大,我的想法是自然数的倍数。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