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4
曹操在兖州时,以徐翕、毛晖二人为将。兖州乱起,徐、毛二人皆叛。后来兖州之乱平定后,徐、毛亡命出逃投靠臧霸。曹操命刘备起行往见臧霸,并命臧霸奉上二人首级。
臧霸便向刘备说:“以前我之所以能自立一方,是因为我不会做这种违背信义的事。我受主公存命之恩,不敢违其命令。不过有意于王霸之道的君主应该以义相告,不宜威迫,愿将军为我辞却这个命令。”
刘备便以臧霸所言告诉曹操,曹操叹息地向臧霸道:“这是古人仁德之事,而你能够加以奉行,这也正是孤之所愿。”于是皆以徐、毛二人为青徐两地的郡守。
后来曹操与袁绍相拒,而臧霸数以精兵投入青州,所以曹操不用顾念东方之事,能专心应付袁绍。从侧面保证了官渡战役的胜利,这一点很重要。当时青徐有变,袁绍部署在北青州的大军就能直抄曹操老窝。
当时袁绍强而曹操弱,不少曹营武将都给袁绍写信,暗通曲款。而臧霸用实际行动表示了自己的阵营,铁铁的拥曹抗袁派!
打发走曹性、侯成二将,那枚个头中等的光茧四分五裂,走出一个长相威猛,身材雄壮的青年。
“末将臧霸,拜见君上!”这个雄壮青年目若朗星,声音低沉有力。
公孙策一听是臧霸,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克制不住,竟仰天大笑,跪拜在地的臧霸只是一笑,似乎被公孙策的喜悦感染。
臧霸,字宣高,泰山华县(今山东费县方城镇)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后拜执金吾,位特进。意思就是见到臧霸见到同级别官员,自动大一级!很是尊崇的一种赏赐,魏国获得这种荣誉的人屈指可数。
他父亲臧戒曾任华县狱掾,其间因依据国法,不肯听从泰山太守凭私欲杀人。太守因而大怒,令将臧戒收监并送到太守府去,其时监送者约有百余人之多。臧霸当时十八岁,闻讯后便引领从客数十人于费县西山道中半途截劫,夺救亲父,监送者见状,均惧而不敢动,臧霸便与父亲亡命奔逃于东海,而臧霸亦开始以勇壮闻名于世。
曹操破袁谭于南皮,臧霸等前往祝贺。臧霸便求遣子弟及诸将之父兄家属前往邺城,曹操道:“诸君忠孝,岂复在是!昔萧何遣子弟入侍,而高祖不拒,耿纯焚室舆榇以从,而光武不逆,吾将何以易之哉!”
当时东州扰攘不止,而臧霸等执正匡义,征暴伐虐,清定海岱,其功莫大,于是皆封列侯。臧霸因功拜为都亭侯,加威虏将军。
臧霸担任徐州刺史时,沛国人武周时为下邳令。武周是当时出名雅士,臧霸敬异武周,常到其舍作客。后来武周部从事不法,武周得其罪,被收监查究,但臧霸却不嫌弃武周,反而更加亲善。可见臧霸待人如一,是个本性淳厚之人。
臧霸后屯舒城。孙权遣数万人乘船屯于舒口,分兵往救被张辽攻打的陈兰,但闻知臧霸军在舒城时,立即遁还。臧霸引军乘夜追赶,将及天明,行百余里,向孙权军前后夹击。孙权军窘急不堪,不得上船,蹈水而逃者甚众。
黄巾起义时,臧霸从属陶谦,击破贼众,拜为骑都尉。后来臧霸收兵于徐州,与孙观、吴敦、尹礼等聚合军众,臧霸为统帅,屯于开阳一带,自成一方霸主。
后来吕布兖州败于曹操,率部进驻青徐,臧霸半依附于吕布。有一次臧霸到莒县去袭击琅邪国相萧建,攻陷莒县,得到萧建的辎重。臧霸曾答应送给吕布一部分,但没有送到,吕布就亲自前去索取。
高顺劝阻吕布说:“将军威名远扬,远近畏惧,想要什么会要不到,何必自己去索取财物!万一不成,岂不损害威名吗!”吕布不听。吕布到莒县后,臧霸等不知吕布的来意,害怕吕布,不敢让吕布进城。坚守城池,抵御吕布,吕布空手而归。
曹操讨伐吕布时,臧霸等曾带兵往助吕布。吕布被擒后,臧霸隐身匿藏,然而曹操点名搜索,寻得臧霸,一见之下大悦,便使臧霸招降吴敦、尹礼、孙观、孙观之兄孙康等,往见曹操。曹操以臧霸为琅邪相,又各任用吴敦等,割青、徐二州委任于臧霸。
曹操集团此时,只有臧霸独领两州军政事!可见曹操对臧霸人品和能力的信任,那么臧霸是回报曹操的信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