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清明上河图 > 25、第一章 初登大宝 +上架感言

25、第一章 初登大宝 +上架感言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赵顼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他曾经读过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虽然对他曾经的八次辞官不做心存芥蒂,但隐隐觉得让这样的人做翰林学士有些可惜,却不料欧阳修是这种看法,不免有些失望,又谈了几句无关紧要的闲话,欧阳修便告退了。

凌水水一直站在一旁静静地听赵顼同欧阳修的谈话。

看来,面对满朝因循守旧文恬武嬉求田问舍歌舞升平的臣子,赵顼终于开始关注王安石了。

像清晨打着哈欠拉开窗帘时看到刺眼的阳光一样猝不及防又意料之中。这是一个凌水水想躲避的人,却终要面对。

一个新的时代即将缓缓拉开序幕,激荡风云的伟大岁月中,自己该何去何从……

欧阳修听着这个年轻皇帝款款而言,信任的眼神微笑着望向自己,心中不禁一暖,感觉熨帖不少,眼里又蒙上层雾气,稳了稳心神满含感激道:“陛下,即使没有这次的事情,老臣也因为消渴症终日头晕目眩,早就萌生了辞退的想法。另外,人言可畏,老臣即便厚着脸皮淡然处之,又将重用老臣的陛下置于何地?老臣不能让陛下因此遭人诽谤!”

赵顼眼里亮闪闪的,语气越发地真诚起来:“参政一片丹心对朕,如今要走,朕心凄凉。天下弊事甚多,众臣大多因循守旧,只为一己私利个人名节,没有治国平天下的大志,不知参政能否推荐几个年轻的后进之辈?”

“谢陛下信任,”欧阳修脸上浮过一抹自嘲的神色,“蒋之奇便是老臣举荐上来的,如今闹出这等事,足见臣识人不明,蒙陛下不弃真心垂问,老臣就斗胆再鉴一个,乃眉山苏轼,此人才情,可谓世罕其比,如今还在蜀中为其父苏洵守孝,明年就服满了。老臣希望陛下先将此人收进学士院储起,一旦要职缺人,可马上取用。”

赵顼点了点头。苏轼的才名他有耳闻,自己到现代的侍候,提到宋朝,凌水水最先问的便是“识得苏轼否”,可见苏轼的知名度,历时千年而弥灿不衰。

“还有一个,也是老臣的门生,与苏轼同榜进士,叫章犉,博学善文,遇事果决,可勘大用。”

上架感言

皮皮的《清明上河图》要上架了!

手按着键盘突然打不出字,因心中一时感触良多,不知从何说起。

上架,应该说一直是皮皮期待的,因为每天趴在电脑上码字,龟速前进却又咬牙不放弃,那份煎熬真的难以言表,是需要上架作为肯定的,才能一路坚持着跑过兔子!

赵顼想问的却是王安石,当初在藩邸时,他与韩维一起议论天下大事,常常秉烛夜谈,津津乐道。每每谈到一些观点时,韩维则说“这是我好友安石所言“,后来韩维升为太子右庶子,多次推荐王安石代替自己这个职务,说安石道德学问远远超过自己。王安石这个人,很早就在他心里烙了印。记得欧阳修曾赠诗王安石曰:

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第一句赞李白,第二句赞韩愈,第三句说他自己以推贤为己任,第四句说王安石后生可畏,对王安石的才学做了充分的肯定。所以,赵顼才向他讨教。

欧阳修看了眼赵顼,年轻俊朗的面庞,英机勃勃,一对黑眼睛中有着青年人特有的热情和超越了这个年龄的冷静,顾盼间,不同于仁宗的甘于平淡和忍忍容让,也不同于英宗的谨小慎微和暴躁偏执,俨然一位胸怀大志求贤若渴的年轻君主。他略一思索,说道:“安石才学文章,老臣十分钦佩,不过此人性情刚愎,未必是能为陛下分忧之人,做翰林学士却是绰绰有余,翰林院若是有了苏轼和王安石,陛下就是一日百旨也不会有所滞怠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