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女校男老师(4)
女孩子们吃吃的笑起来了。
“糖浆继续加热到华氏275度的时候,浓度已经达到99%了,此时的糖浆进入了破碎状态。”
他走到第四列,用粉笔在下面添加了“275~284℉99%”和“293~302℉100%”两项。
“华氏275度到284度,软碎状态,此时将沸腾的糖浆倒入冰水中,形成的已不是圆球状而是不规则形状的软脆片,入口会粘牙。这种糖浆是制做软质牛轧糖的原料。”
“华氏293度到302度,硬碎状态,此时糖液浓度100%,放入冰水中形成的不规则脆片变硬,不再粘牙。这种糖浆能够用来做硬质牛轧糖以及硬质焦糖。”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化学课的主旨就是玩。我认为与其选择那些只有目的性,没有趣味性的实验课题,还不如在好玩的同时,又能收获到知识。譬如今天,我们玩的单单是砂糖吗?不是,我们玩的是温度和浓度,对于所有化学反应来说,它们都是不可或缺的两个最为关键的要素。”
“好了,让我们言归正传。”他朝前一步来到第二列数字旁,“第二种形态是丝状糖浆,当我们把糖浆继续加热至华氏230度,此时糖浆浓度为85%,这时候用手指粘一点糖浆,可以拉出约一英寸半长的糖丝来。”
“丝状糖浆适合做什么呢?大家喜欢吃的蜜饯、果冻,用的其实就是丝状糖浆。”
“第三种形态,我把它称为球状糖浆。”他来到第三列数字前,“但这种形态,又分三种状态。”
他拿起粉笔,在第三列数字下方,添加了新的三项“237~243℉87%—95%”、“244~248℉96%—97%”、“249~266℉98%”。
他在第五列下面,又添加了三个新的小项311℉、320℉、329℉。
“华氏311度时,糖浆进入焦糖状态。此时糖浆呈淡黄色,称为淡黄色类焦糖状态。”
“若是再继续加热至华氏320度时,糖浆将呈现一种近似于稻草般的金色,称之为金色类焦糖状态。”
“最后,当温度达到华氏329度时,糖浆已溶融至黄褐色,此时为褐色类焦糖状态。”
“第一种状态,软性小球状态。”他指着新加的第一项道,“华氏237度至243度,浓度为87%到95%之间,此时,沾一点沸腾的糖浆放入冰水之中,会形成柔软的球珠状。大家到时候可以捏一下,会发现它很软,但也很容易变形。”
“第二种状态,弹性小球状态。华氏244度至248度,此时浓度为96%到97%。与软性小球相比,虽然球珠仍是柔软的,但却有了弹性,可以放在手指间揉搓、转动也不会变形。”
“第三种状态,刚性小球状态。华氏249度至266度,浓度为98%。此时的球珠已变成坚硬且不变形的状态。”
“球状糖浆有什么用呢?我举三个例子,首先,软性小球,泡芙外面裹着的糖皮;其次,弹性小球,马卡龙的杏仁馅;最后,刚性小球,太妃糖。”
“有这么好吃吗?都看到有人在咽口水了,我记得你们是刚刚吃过午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