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3
经延续一百余年。此等律法之基础,固然在于激励士卒战心,同时,也在强烈地
强调一种战法――完全彻底的斩首歼灭战!长平大战,白起大军一举摧毁赵军五
目标不同,必然决定着战争方式的不同。
从大处说,这种不同主要在于三处:其一,攻城下地而不坏敌国。此前,包
括秦国在内的各国间的所有战事,都带有破坏敌国根基的使命。司马错破六国合
纵,焚毁天下第一粮仓敖仓;白起攻楚,火烧彝陵;乐毅破齐,尽掠齐国财货…
…凡此等等,皆为战国兵争之典型也。从战事角度说,这种仗顾忌少,得利明显
不记赵恩,屡屡背后发难。如此昏政庙堂,何能臣服于老诸侯眼中之蛮夷秦国也?贫弱而骄矜,昏昧而疯痴,燕人为政之风也!君上深思之。”
然则,秦王虽然并没有下令中止战事,却来了一道“攻燕之战,随时待命”
的王书。对王翦的上书,秦王也没有如同既往那般认真回书作答。显然,秦王是
有着别样方略的。王翦也明白,秦王的方略,一定是与在国大臣们一起会商的,
不会是心血来潮之举。但是,王翦还是怅然若有所失。这种失落,与其说是自己
,在同样条件下好打许多。而王翦麾下的今日秦军则不然,所攻邦国的城池土地
人民,实际便是日后与自己同处一个国家的城池土地人民。如此,自然不能无所
顾忌地烧杀抢掠。此等不同,必然须得以改变种种战法,并重新建立军法,来实
现这种由掠夺战向灭国战的转变,其中艰难,自不待言。
其二,击溃敌军,而未必全歼敌军。秦为耕战之国,以斩首记功的律法,已
主张未被秦王接纳而生出的郁闷,毋宁说是对未来灭国大战有可能出现的波折而
生出的隐忧。身为秦王赢政之世的秦国上将军,王翦的天下之心,已经超越了前
代的司马错与白起。也就是说,王翦筹划秦国征战,已经不再是司马错白起时期
的攻城略地之战,而是一统天下的灭国之战了。以战国话语说,此乃长策大略之
别也。用今人话语说,这是战争所达成的政治目标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