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53
“臣,通武侯王贲有奏。”
一声浑厚而沉稳的宣示,大殿中立刻肃静下来。谁都知道,王翦王贲父子连
灭五国,在新朝具有无与伦比的分量。更有一点,父子两人都是寡言之人,朝会
极少开口,开口则绝不中途退缩。当此之时,这王贲挺身而出,定然大事无疑。
举殿肃然之间,只见王贲前出两步,捧着一卷竹简高声道:“臣与关内侯尉缭联
能禁止。也就是说,臣下自甘卑下奉迎,有利于巩固皇权,法度礼仪不会禁止。
后来,诸多臣下起而仿效,奏章之首多称“昧死以奏”以为表白,遂使后世学人
多以为臣称“昧死”乃秦时订立制度使然。此间误会,何其深也!延续唐宋之后
,诸多儒臣奴性大肆泛滥,以至有人整日念叨“臣罪当诛兮,皇帝圣明!”显然
,这是事实存在的一种自虐,然却绝非制度所立。此乃后话。
具奏对,请行郡县之治,今呈上奏章。”殿前御史接过竹简,王贲坐回了班次。
见如此两位重臣与丞相大相径庭,主张郡县制,群臣这才稍见清醒,不再急于附
议,一时方安静了下来。
“老臣有奏……”王绾再度慷慨奏对。
“朕有决断。”皇帝却开口了,打断了王绾。嬴政第一次使用这个拗口的字
目下的王绾与众博士口称昧死,可谓既表惶恐,又表忠心,亦表无所畏惧。
就其本意,无疑与“斗胆直言”之类的表白相近,也许本无他意。然在质朴厚重
的秦国朝会上,大臣言事,历来极少这种自我表白,有事说事罢了。如今老丞相
慷慨发端,一大片博士慷慨相随,人人昂昂高呼昧死以奏,大臣们如何不怦然心
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