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新大秦帝国 第五部 铁血文明 > 分节阅读 153

分节阅读 153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等等等。也就是说,虽然战时决事需要快捷,寻常军国大事皆由君主与相关重臣

立决立断,但关涉根本的长策大略,还是很看重公议决断的。

议政作为一种制度,其实施流程表现为:某臣动议(显而易见的实际大事,

不需动议也可由君主发动公议)――君主发其上书于各官署下令议之――各署得

将议决对策正式呈报君主――君主集重臣或全体大臣最终议决。若群臣所议一致

,显得有些生硬,也渗出几分冷冰冰的气息,“丞相、博士宫、通武侯、关内侯

,各有奏章,且主张已明,当下议决,未免仓促。朕之决断:发下今日三则奏章

,各官署集本部官吏议之,或酿成共识,或两分亦可。旬日之后,朝会一体决之。散朝。”说罢,皇帝径自走了,朝会也就散了。

旬日之间,咸阳各官署及治情已经稳定的郡县官署,都开始了哄哄然的议政。

议政决事,既是秦国之传统,又是秦国之法度,并非散漫议论。春秋战国之

,君主也见识无二,则君主可不行朝会而决断;若群臣对策不一,则君主必得行

朝会决断,而不能独断。此,议事制度之根本也。譬如目下诸侯制与郡县制之争

,既是国家根本长策之争,又是最具权力的两方重臣之争,牵涉既广,利害且深

,皇帝自不能当场独断,发下群臣公议,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稳妥方式。此等议

事制度,是华夏族群在艰难生存中群策群力之遗风,弥足珍贵。然则,这一议事

世,尚大体延续着古老的三代议事传统,列国都不同程度地实施着一种大事须交

群臣公议的决策法则。战国动荡多战,决事力求快速高效,公议制不可避免地有

所淡化,然却没有从制度意义上消失,在事实上也经常见诸各国。就秦国而言,

大事交付公议多见于史料记载:秦穆公合大夫而谋政,秦孝公廷议变法,秦惠王

议伐巴蜀,秦昭王议杀白起,秦王政议逐客、议破四国合纵、议禅继、议帝号等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