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三条法令
改革是必须要进行下去的,根据中原的情报,曹操已经开始如历史那样的开始屯田了,这个政策会让他像地主一样直接向农户收五层的高额地租,这代表他以后就不会再缺粮食。
而身处扬州的袁术父子要想跟其竞争,拾人牙慧再玩屯田肯定不行的,必须的另辟捷径。
袁术的淮南再加上还没全部拿下的江东,也就是整个淮扬地区,论土地面积不比中原的兖、豫、青、徐、司隶等地区小。
但中原属于平原地形,人口密集,到处都是适合耕种的土地。
而淮扬地区则大多是山地地形,人口稀少,数量能有中原的两层就不错了,所以双方若是采取同样的发展模式,那么袁氏父子必输无疑。
被揭发的世家豪强就会面临审判,田产会被没收,然后赏赐给那些揭发者,最后交给农曹管理。
说白点就是听话的人都能当官,然后可以“合法”的以权谋私,兼并不听话的家族田产,最后都承包给农曹。
所以能看懂这条法令含义的人,除了学妫览暴力反抗,剩下的只能唯命是从,想从法礼上找袁耀的麻烦比较难,因为兼并他们家田产,以及揭发和审判他们的都是同县的世家豪族,包括粮行、农曹等部门,全都是归投靠的世家管理,袁耀只是授权任命他们为官,其他的都不参与。
袁耀不过是利用他们的规矩,玩他们的游戏,世家们平时自己就是这么干的,只不过是风水轮流转,操盘手换人了而已。
不过为了防止意外,袁耀还是命令各军每县派出一部兵马,接管丹阳其余15个县城的城防,直到改革完毕为止。
否则历史上的东吴怎么会死活都打不进中原,最后被逼无奈,只能从盟友刘备的荆州咬下一块肉来发展自身,导致吴蜀外交上产生了无法弥补的裂痕,最终被魏晋所灭。
袁耀要是不想学东吴就得另谋出路,特别是农业生力上必须得胜过中原诸侯才行,更何况对手还是曹操。
农业是需要大量人口的产业,系统的克隆人虽然各个都是技术精英,但现在由于数量过少,所以暂时帮不上忙,只能先从工商入手。
最后鲁肃又颁布了第三条法令——《民兵令》。
该令规定,允许因田产承包给农曹而失去私兵部曲的世家,招募家丁脱产从事军事训练,并列入各县保卫地方的民兵体系,受征东将军府承认为合法编制,但数量编制需要向官府申请。
当地方安全受到威胁时,各家家丁,也就是民兵,有责任受征东将军府任命的将军统一指挥,为保家卫国作战,官府对其开放部分军用武器铠甲的限制。
这条法令算是对前两条法令向世家做出的补偿,也就是政治妥协出来的结果,并且把不可控的私兵,变成可控的民兵,同时减少数量。
这样三条法令加在一起的改革,可以说不但没有让投靠袁耀的世家有任何损失,甚至还能借机兼并一些田产大赚一笔,并且还得到了官职和权利,只不过是换了一种生存方式而已,比之商鞅的变法要温和多了,这样世家要还是给脸不要脸,那袁耀就只能下狠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