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杨贵妃 > 第35章

第35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别了,一个集团的首领离开了长安城。

贺知章在秘书监任事兼内职,总是控制皇帝部分机要事务的。他利用自己的地位,也引进四方的才人,使入翰林或其他机构。在朝臣中,他是一派的领袖,显贵如李适之,名望极大的李邕,还有不少有名的文士,和贺知章合在一起,这对李林甫行事是有牵制性的。如今,贺知章这位领袖一走,他的集团等于散了,贵为左相的李适之,没有领导一群人的才能。

这些事,在长安虽然成议论的中心,但是,宫中的杨玉环却全不着意,当贺知章退休而归去时,她在内宫和作秘书少监的哥哥相见了。

她直率地向哥哥说明了自己在宫中的地位,她表示:皇帝会在适当的时候立自己为贵妃,同时,也会对自己的家人有封赠,她要求兄长向父亲说明,求取谅解。

杨鉴处身在夹缝中,他很痛苦,但他又不能不将父亲的意思说明,他告知妹妹,父亲呈明家世,以长房为主,就是为了避免本身受封爵,如果皇帝有封赐,父亲必然会不惜一死而辞,同时,他又表明父亲辞官的决心。

他没有将这件事告知杨玉环,也不曾处理事件,他命内常侍偕两名御医同往探疾。

——这是恩命,一般大臣也不易得的。

杨玄璬这回的病是真实的,御医回奏了之后,皇帝终于告知玉环,她不便说自己的家事,请求皇帝于回城后,让自己和哥哥见一次,皇帝自然答允了。

不久,大唐皇帝的老臣,以正三品太子宾客衔,官从三品秘书监的贺知章,一获皇帝准许,就上表告以回乡的日期,于是,皇帝颁下特诏,命太子率六卿庶尹大夫饯行。

这是大唐皇帝历史性的盛典,皇帝本人,先作了一首诗,又附了序文,如下:“天宝三载,太子宾客贺知章鉴知止足之分,抗归老之疏,解组辞荣,志期入道,朕以其年在迟暮,用循卦冠之事,俾遂赤松之游。正月A日,将归会稽,遂饯东路。乃命六卿,庶尹、大夫,供帐青门,宠行迈也。岂惟崇德尚齿,亦励劝人,无令二疏,独光汉册,乃赋诗赠行: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独有青门饯,群僚帐别深。”

(南宫搏按:全唐诗及纪,唐玄宗此诗序中谓“天宝三年正月五日”,有误,天宝三年,年初一改年为载,玄宗皇帝自己不会再用年字。又正月五日应亦有误,是年正月初六日驾幸骊山,至二月初五庚午始还都城,而饯送贺知章实分作两次,宋蜀本诗序未系日期,依之。)

接着,皇帝于宫内赐宴,饯别,并命预宴的人都作诗赠别,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李白,在情绪低落中,草率地写出一首《送贺监归四明应制》的诗。

接着,贺知章离开长安,由太子李亨主持,有一个盛大的送行宴会。八十五岁的贺知章,自女皇帝证圣元年中进士入仕,在官场中经历了五十九年,终于离开了大唐的皇都而回到江南的会稽故乡去。

他身体依然健康。近年,由于李林甫的当权,连贺知章也受到无形的排挤。他离开,是有着依依不舍的。而在近十年间,他的作风也有改变,在生活上狂恣,不再在政治上求进取了。实际上,他并不是文学上的才人,而是政治家。早在开元十三年时,他就同时就任礼部侍郎和集贤学士,当时人认为无比的荣宠,宰相源乾曜当时有意引他入相的,但首席宰相中书令张说,虽然是提擢贺知章的人,又不愿这位有锋芒的才人入相,只称赞他的文才,提高贺知章在文华上的地位,列为清高人物,另引李元绂为相。从此,贺知章转了几次官,都在清高部门,有一次转为工部侍郎,算是失职而降级,随后又很快起来,以太子宾客的荣衔而宫秘书监。他自知拜相无望,年纪又大了,在人们排挤中,趋向狂放,即使这样,在八十五岁的高龄,还是自请作道士而离开。

李白赶到饯行宴,在惆怅中狂饮而送酒中八仙中列首席的朋友,然后,他唱出了下面二十八个字:“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