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也在同时,供奉在翰林的酒中八仙之一的裴图南,上表请求还山,皇帝在不满中批准了。
这两人都属于贺知章集团的,裴图南是以起居舍人本官入翰林,应该说是很受重视的人,但因受到兼领兵部侍郎、中书舍人、翰林院首席学士张垍的压力,告退。
李白去送行,写了两首诗,其中一首最后两句是:“同归无早晚,颍水有清源。”于是,张垍把这首诗和李白赠集贤诸学士的诗,乘机给皇帝看,也乘机说了李白的坏话,心情不好的皇帝皱着眉,向同在的高力士说:“此人固穷相,他要做隐士,让他回去好了!”
在偶然中,皇帝的女婿张垍又把一名才人排挤掉了!
虽然是如此,皇帝对李白总有一份好感在,他让李白还山,赐金,礼仪接近先走的道士吴筠。
她又为此而愁,喃喃地说:“大人只是小小的国子司业,和你的地位相等,而且还不及你的官位重要,为什么要这样呢?”
“玉环,大人原也不许我出任秘书少监的——”杨鉴痛苦地说:“他已谢绝了好几次封官……”
她缄默了,稍后,喟叹着说:“大人原来是热衷做大官的,我知道,这只是为了我的缘故,我本可以回家探父,皇上一定会答允我的,但我不敢,哥,那怎么办呢?让父亲辞官,又不好——”
“大人有病,那是事实,但据我想,你如为贵妃,爵封给予已故的大伯父,大人可能不会感受太大的刺激!”
“哥,这是不可能的,我如果为贵妃,封赐,第一是予生父,已故的大伯父会有追赠,二伯父也会有一个爵衔的,封赐不及生父,依照体制是不合的!”
长安的春花三月,著名的大诗人李白,在社中斗了两场鸡,喝得醉醺醺地离了大唐皇都长安。
喜欢李自诗歌的杨玉环,此时困扰在自己家事中,对李白的去,不曾留心。
又接着,皇帝罢换了京兆尹,又处分了一些人,有一次,杨玉环还听到皇帝向高力士发脾气,可能是她领悟自己的事使皇帝烦恼,也可能因皇帝的烦恼而致的烦恼,也可能因皇帝的烦恼而致的一些影响,不懂权势的杨玉环,认为应该改变一下气氛,她又抛开了自己的紊乱,偕皇帝游乐。
——这中间,还有一件矛盾的事,那是咸宜公主来通知她的,皇帝近来对太子不满,薛令之的去,就是一例,咸宜公主请杨玉环留意。再者,咸宜公主又告诉她,眼前情势,对寿王非常有利。
她不懂运用,她想让皇帝愉快一些,对寿王或许有好处。
“玉环,大人目前的官职,再拖延下去大约无妨,他不去上班,也不会有人说话。可是,如封赐及于大人,那真会出些事,大人的性情你总知道的,他是儒家!”
她无法可想了。杨鉴和妹妹默默相对了一些时,告诉她:从妹花花丧夫,有儿子,又承受了夫家的大财产。此外,杨鉴又说到再从兄杨钊,在巴蜀做官,渐渐有了声名。他说出:花花曾以资力济助杨钊。
她为花花的丧夫而叹息,对于隔一族的堂兄杨钊的事,她完全不关心,因为,她本家的事就够烦了。
李隆基原想在天宝三载的春日册立杨玉环的,当杨玉环把父亲的反应坦率地告知皇帝时,迫使皇帝只能将这一事暂缓下来,皇帝为此而心情不好,于是,有一连串事故发生了。
左补阙兼东宫侍读薛令之,多年未有升迁,在壁上题了一首诗表示心情,皇帝到东宫巡视时看到了薛令之题诗的最后两句:“无以谋朝夕,何由保岁寒”,很不高兴,他命人取笔,在这两句诗之下,写下一首诗:“啄木嘴距长,凤凰羽毛短,若嫌松桂寒,任逐桑榆暖。”薛令之看到了,立刻弃官,徒步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