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中岛日记由他自己掌握,机密性程度极高,是他向军部报告“战绩”的依据,真实可靠。当然,包括三家报社记者在内的100多名记者、作家等不可能及时地看到中岛的《日记》。然而作家、记者和文化人对于日军公开大批处决俘虏、屠杀市民的情况能够一无所知吗?这是不可想象的事。对成批的俘虏被处决,对大批市民遭屠杀,作为记者能够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吗?这是记者起码的责任。这只说明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并有严格规定,对侵华战争期间的日军的暴行一律不准报道。像南京大屠杀这样震惊世界的暴行有损日本的国格和皇军在世界上的名誉,更加不准报道。所有报纸、电台都要回避与中岛《日记》类似的内容。中岛《日记》的重要性不在于第16师团处决了俘虏数量多少,而在彻底暴露了日本军事当局对待中国俘虏的方针。在这种方针指导下,俘虏们的命运便可想而知了。
第三部分外国人之目睹及其文字记载第33节外国人之目睹及其文字记载(4)(图)
被俘虏的战士,他的一条腿被小日本吃光了!
佐佐木到一在《进攻南京纪实》一书中承认,大批处决俘虏和屠杀市民,只能看成是日本最高当局恐怖政策的应证。书中说:
12月13日,实际上是理想地进行包围歼灭战进行了演习。那天,在我支队的作战区域内遗弃敌人的尸体达一万几千具。此外,还有在江面上被装甲车击毙的士兵和各部队的俘虏,如合在一起计算,仅我支队就已解决了敌人2万以上。
26年12月18日,市民30人遭日军逮捕后音讯杳然。日军并于医院内洗劫财物、金钱、食米及病人被服400套,当时一人被杀,一妇女被重殴倒地,约20分钟即告毙命。
以上似乎引证多了一点,占据了篇幅。但上述记录充分证明日军随意屠杀市民,而且非常残忍,竟将为其服务者加以杀害。真乃是虎狼心肠,不可近其者也。
外国人之目睹所记录下来的文字篇幅很大,我们不能一一引用。现在我们转向来看侵略者作为“战功”的记录,并加以分析批判。
田中说:“他为了写《虚构》一书,专门详细查阅了《朝日新闻》、《每日新闻》、《读卖新闻》三家1937年12月至翌年2月所有报纸的版面,却不见有关杀人强奸的只言片语。”日本军的实际行动与“三家”报纸有无出入呢?回答是,“三家”报纸和100多名记者、作家、评论家、摄影师随军进入南京城,目睹了日军的部分暴行,却在日军对言论严格管制下无法冲破约束、如实地报道日本军在南京暴行,反而虚假地为皇军“圣战”喝彩。这种虚伪的报道当时就被日军实际行动所彻底揭穿了。
前面我们引用了会攻南京的日本侵略军第16师团长中岛今朝吾的日记。为了回击田中的谬论,我们再引用一次。该日记的1937年12月13日那天这样写道:
佐佐木说的“理想地进行包围歼灭战”,杀害的是一些什么人呢?1965年中国归来者联络会的代表团访问南京时,对外文化协会的汪良向该代表团详细介绍了有关下关的那次大屠杀的情况,他说:
13日那天,北城门已被打开(当时,国民党退却时从北门朝扬子江方向撤走,但守备队退却完毕后,为了阻挡日本军的进击,已在外侧对北门上了锁),日本军向扬子江方面挺进。岸边的中山码头原有两艘渡船,因此有难民涌到这里。然而,两艘渡船早被国民党军官占据,难民一个也不能渡江,他们挤在码头上,已处于快要冻死的状态。人数达二万至三万。日本军向这些难民开炮,将其全部屠杀了。
大体上我们没有留置俘虏的打算,当逐一予以收拾。
仅佐佐木部队即解决了俘虏约一万五千名,守备太平门的第一中队长解决了一千三百名,另有七、八千名集结在仙鹤门附近,陆续前来投降。
要处理这七、八千人,必须有相当大的壕沟,实在难寻觅。
另一方法是打算把这些人分成一百两百,引诱至适当的地方下手。
中岛明白无误地记下了屠杀的地点、人数和方法。国际法规定屠杀俘虏是犯法行为。日本军却渺视国际法,在南京大批地集体屠杀俘虏,而且很多市民也无辜惨遭屠杀。中岛以为攻陷南京象征着中国亡国,必将像朝鲜和台湾一样成为日本的殖民地,因此他如实地记下他的“战功”以其“名垂千古”。